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027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angelsky777
威爾斯親王 | 2019-2-7 16:55:30



5G的終極形態,以及它的擺渡人

2019年2月6日 上午11:23


最近發現不少朋友都患上了「過年聊天焦慮症」,並列出了小孩不問作業、未婚不問對象、成人不問股市之類的「現代春節禮儀」。既然聊啥都尬,不如聊聊5G吧。

「5G在手,天下我有」,不僅能回答咱家二大爺「5G意味著什麼」之類的硬核問題,還能幫助七大姑解決「新出的5G手機能不能買」之類的剁手困惑,堪稱男女通吃、老少皆宜、皆大歡喜的過年寒暄必備神器。

確實,5G就像一個未來世界的萬花筒,哪怕僅僅只是來到了整個生態的開端,每個人都能從中窺視出令自己驚喜的一角。

從技術邏輯上,我們可以感知5G生活的可能面貌。但從現實條件下,距離醞釀出我們期待的殺手應用,還得從打地基「通水通電」開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5G核心網絡的建設方案,讓你化身技術流carry全場話題。




5G組網的坑,怎麼這麼多?!

在開始分析各種組網方案之前,有必要先說一說5G組網的獨特之處:

首先,是需要的新基站數量龐大,而且很燒錢。傳統2G基站的覆蓋半徑是兩公里,而一個5G基站覆蓋半徑大概只有500米,所以為了讓大家何時何地都能接入5G網絡,自然需要建更多的基站。據說,未來5G基站的數量將是4G基站的兩倍,但一座5G基站的成本卻是4G的1.5倍以上,儼然一個碎鈔狂魔啊。




其次,是5G網絡的技術要求高,很多難關尚待攻克。5G所涉及的毫米波、小基站、大規模天線Massive MIMO、超密集組網以及波束成形等技術尚不成熟,傳輸速率、節點協作、抗干擾等硬性要求還需要重點解決。

更關鍵的是,5G並不僅僅搭建好網絡就夠了,需要整體配套才能真正發揮功效。比如使用5G就要有5G芯片,但現在還沒有廠商發布5G芯片。5G網絡還需要牌照,到現在國內牌照還沒有發放。還有基於5G的應用開發,也需要時間來打磨完成。

從這些信息不難看出, 5G網絡的建設需求是迫在眉睫的,但其複雜性和任務難度又決定了沒有一個運營商敢孤注一擲全套煥新。因此進展比想像中緩慢是肯定的。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就產生了各種花式組網方案,人看人懵。

為什麼不能直接上馬5G,這就需要來梳理一下兩種不同的組網方式了。

NSA組網方案與SA組網方案,究竟有何不同?

儘管看起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其實關於5G的組網方案,歸根結底只有兩種:一種是獨立組網(SA),一種是非獨立組網(NSA)。

獨立組網(SA)就是字面意思,全新的5G核心網,全新的5G基站(包括增強型4G基站),就像一條專門為5G應用修的高速路。獨家專用,聽起來就很爽。當然了,對運營商來說,建設和維護的錢燒起來更爽。

非獨立組網(NSA)呢,就是啥都自己建太慢,等搞好用戶都成別人家的了,現在就想讓5G開跑,那就得引入外援,借一下現有4G的核心網和基站用用唄,先把熱點覆蓋上了再說。

至於具體的蹭法那就多種多樣了,無非是4G和5G、核心網和基站之間的排列組合。




比最為主流的3系組網方式,就是以4G核心網展開的,通過4G核心網+4G基站,或者4G核心網+5G基站的方式運作。面對終端請求,能走4G基站的走4G,搞不定了再給5G。這樣只需要對4G基站進行升級,建設少量的5G基站,就能讓用戶快速用上5G了,大大減少部署時間,提前搶占用戶,也是運營商最喜聞樂見的解決方案。

其他NSA還有諸如,核心網採用5G,4G基站和5G基站同時連接的7系解決方案;以及同樣核心網採用5G,但以5G基站為主,4G基站為輔的4系解決方案。

所以說,非獨立組網NSA之之所以出現在過​​渡期,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降低部署難度,讓更多運營商和企業可以參與這場遊戲,共同推進5G的到來;

2.控制效率和成本,以應對5G應用的單點突破和政策、標準等等各種不確定性。埋頭基建的時間越長,沈沒成本就越高,趕緊讓4G先頂上,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3.埋下關於未來的伏筆。4G與5G的協同不僅能夠釋放出傳統4G網絡的隱藏潛力,也能讓更多人無需轉換手機就能率先感受到類5G時代衝浪的快樂,運營商得以提前鎖定客戶,而預備教育也會更快催熟整個生態環境,為獨立組網的真5G的到來準備好所需的水土和養分。

躲不掉的獨立組網:先天HARD模式的5G基建

說到這裡,可能有同學會問:既然混著用經濟又實惠,為什麼大家還要燒錢搞獨立組網呢?

這得從4G網絡的限制說起。由於4G毫米波頻段的覆蓋範圍小,難以形成連續覆蓋,且初期速率並不太高,所以只適用於用戶規模和數據需求不大的前期準備階段。

更關鍵的是,5G生態和4G有著本質的不同。想要真正品嚐5G帶來的果實,全面5G一定依靠獨立組網來完成網絡信息服務。

那麼,獨立組網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1.更高的傳輸效率。比如eMBB增強移動寬帶,決定了手機下載速度快不快、玩遊戲看視頻卡不卡、高鐵上能不能不斷網;uRLLC高可靠低時延連接,決定了自動駕駛反應夠不夠快、遠程手術指導夠不夠精確及​​時,工業控制是不是精準之類的。總而言之,這些應用都需要超高的數據傳輸效率來支撐。




2.更低的連接門檻。在NSA部署方式下,終端設備需要同時支持4G/5G雙鏈接,可能導致射頻成本高、功耗高。而獨立組網中,5G終端無需同時接入4G網絡,終端相對成本較低,也更加節能。對於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環境監測等需要海量智能物聯網終端設備來支持的業務,得以低成本、低能耗、高可靠性地實現萬物互聯的覆蓋頻率和融合深度。

3.更高的部署自由。採用NSA過渡方案固然能在一段時間內降低5G的部署成本,搶占覆蓋和熱點,但始終是需要「看人臉色」。由於4G和5G設備必須同廠家,可能會導致設備採購上議價空間不足,區域分佈上也會受到了一定的製約。

舉個例子,很多數據業務主要分佈在人群密集的室內,這就需要超密集組網來提升空間的複用度。對於4G基站來說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總之,獨立組網雖然成本比較高,但卻能從根基上支撐起5G的萬丈高樓。如果忽略了5G基建的源頭問題,豈不是將用戶體驗的生命線都建立在流沙之上,流量大潮一旦拍下,瞬間土崩瓦解。




當然,獨立組網只是5G建設的終極形態,從3G到4G時代的過渡與交替用了大約6年時間,4G到5G則是一個更為漫長的系統工程。

如果我們從務實的角度來看,會發現NSA非獨立組網不失為一名優秀的擺渡人,將產業端積累的技術成果與新的想法率先擺渡到對岸,在現有環境下閃轉騰挪出一個5G生活的樣板。

更多企業可以藉此機會儲備技術專利,打磨產品和資源,未來產業成熟時,就有了王炸的底牌。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