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2-15 11:29:07


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12 日 17:58

刺目咆哮的閃電瞬間將天空撕得四分五裂,但你可知,由閃電產生的極低頻(ELF)電磁場,很可能一直在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一項新研究利用大鼠心臟細胞進行實驗後發現,當活細胞暴露於極低頻電磁場時似乎能免受一些損傷,或許這項證據能將大自然的電光石火現象與地球生命進化建立起關聯性。

如果沒有人類發明的電力系統,則閃電是地球大氣中最主要的電磁場來源,全球天空無時無刻都有雷暴發生。而閃電放電會引起一種稱為「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的全球性電磁共振現象,屬於地球電磁場頻譜中的極低頻(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部分,換句話說,其他生物及人類已沐浴在極低頻電磁場中數十億年。

不過,極低頻電磁場很難檢測,以至於科學家幾乎不懷疑它們會對地球生命造成有害影響。甚至,來自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TAU)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極低頻電磁場其實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重建舒曼共振產生的極低頻電磁場,然後將大鼠活心臟細胞暴露於頻率介於 7.6~8Hz 間的極低頻電磁場 30~40 分鐘,發現這段期間,細胞發生了 3 種有益變化: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釋放、自發性收縮(spontaneous contraction)與鈣瞬變(calcium transient)都減少了,這 3 種現象都可當作心臟細胞受損的測量基準,比如 CK 異常釋放常出現在心髒病發作期間;而當電磁場關閉後,細胞又恢復原始狀態。

雖然實驗只是採用培養的大鼠細胞,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於活老鼠甚至人體,該研究是第一次提出證據證明,由閃電引起的全球極低頻電磁場與活細胞之間具關聯性,或許也可解釋為什麼所有生物體在相同的極低頻譜範圍內都具有電活動。

該團隊接下來將研究電磁場是否對其他類型的生物細胞也有類似影響,方能進一步確認極低頻電磁場是否真能保護生物組織免受損害。新論文發表在自然子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https://www.aftau.org/news-page- ... =2428&ncs4700=3

原來天打雷劈還有好處的!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hamidh
大公爵 | 2019-2-15 20:43:45

類似臭氧層囉 ?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2-15 21:36:05

hamidh 發表於 2019-2-15 20:43
類似臭氧層囉 ?

臭氧層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線,如果沒有臭氧層的保護,地球上的生物是無法抵擋這些高能量的紫外線。

不過久久打雷閃電,我們還是活得好好的!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