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2-27 17:48:01


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27 日 11:00

若是想要提高燃料電池或其他儲能系統的性能,科學家除了嘗試新的設計與元素,也紛紛進一步探討材料的運作機制,近期美國科學家便一探離子陶瓷(ionic ceramics)的晶體性質,將對未來的固態電池與燃料電池等儲能技術大有裨益。

離子陶瓷是電子陶瓷的一種,除了可用來製作高效率、低成本的的固態電池,還可化身成高能量密度的電容。而離子陶瓷由多顆晶粒組成,每顆顆粒則以固定的方式在晶界處接合,接合方式更與燃料或鋰電池的電力輸出、充放電速度或是充電時間息息相關。

普渡大學材料工程教授 Edwin García 表示,晶界就像是每日限制人們使用手機時間的電量。研究指出,假如想要靈活運用離子陶瓷技術,首先得克服晶界的絕緣效應,一般來說晶界在經過結構變化、電化學反應後,就會發生相變現象(就好比水沸騰變成水蒸氣),進而影響材料的性能。

García 表示,這是陶瓷領域 40 年來的一大挑戰,科學家直到近 10 年才發現,像是晶界等 2D 材料跟 3D 材料一樣可以發生相變。

目前團隊已著手分析陶瓷材料,並選用常用於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的陶瓷材料釔安定氧化鋯(YSZ),實驗指出,電荷、電壓和結構無規律等變化雖然僅會影響 10nm 以內的材料性質,但是這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微小變化也能帶動整體系統巨大的連鎖反應,材料最終的性能、性質和降解率都會受影響。

研究團隊觀測晶界的相變過渡變化後,也有繪製出相圖(Phase diagram),讓科學家可以了解晶界變化與溫度、壓力之間的關係,García 表示,這些都可應用在能源領域方面。

陶瓷的電性能基本上由其中離子、電子或空穴等電荷的分布及移動來決定,但晶界相變有時會讓晶粒變成絕緣體,干擾電池的運作與降低性能。科學家則可透過最佳化設計來高燃料電池或固態電池的續電力,並進一步提升充電速度,García 指出,這項理論可讓科學家更容易控制與調整陶瓷材料。

未來研究團隊盼可更了解晶界的變化,並希望以電池實驗證明其理論。若是成功開發出新型固態電池,將對未來的電動車與儲能系統大有幫助,或許未來人們將不再需要煩惱電解質外洩或是易燃等安全性問題,目前研究已發表在《Nature journal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https://phys.org/news/2019-02-theory-batteries-fuel-cells.html

這是一個理論計算的研究,還需要實驗學家具驗證理論是否正確。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