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3-1 11:24:45


發布日期 2019 年 03 月 01 日 0:00

人們普遍認為,6,600 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大量塵埃拋入大氣層,遮擋陽光,造成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對地球生態系造成巨大影響。

兩項新研究確定了世界各地的熔岩流發生年代,發現地球正處於極端的火山活動時期,幾乎在此同時,一顆小行星落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形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

1980 年代前,主流理論是巨大和長期火山噴發造成大量火山灰、氣體和塵埃雲層進入大氣,改變地球氣候,造成快速而致命的變化。

隨後,科學家在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發現一顆古老小行星撞擊產生的隕石坑,認為這隕石坑將大量塵埃送入大氣層,阻礙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並使地球四分之三的生物滅亡。

之後,科學家就每個災難性事件,對大規模死亡的相對貢獻熱烈爭論。

這兩份報告的作者能以更精確的方式確定大規模熔岩流發生時間,並將定年誤差從約 100 萬年縮減到數萬年。

費城卓克索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Loyc Vanderkluysen 告訴法新社,他們能非常精確地再現白堊世末期的事件順序。

Loyc Vanderkluysen 教授是一研究團隊的成員,團隊利用輻射測量來測量印度的熔岩流,這些熔岩流稱為「德干玄武岩」(Deccan Traps)。

另一個研究小組使用不同的定年法。氬─氬定年法(argon-argon dating method)將火山事件年代縮小到 5 萬年內,計算結果為 66,052,000 年前。

地質時間範圍方面,也決定了火山活動的時間和小行星撞擊的時間。

這兩個研究團隊的新定年結果一致:一個研究發現,大規模火山噴發就在大滅絕前發生。

另一個發現則不那麼精確,但表明大部分火山熔岩流是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產生:撞擊引發的地震達地震規模 11 級(moment magnitude scale),人類從未親眼目睹。

這反過來引發一波持續了約 30 萬年的火山爆發。

Vanderkluysen 教授說,這支持了撞擊是主要滅絕原因的理論。

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教授、另一項研究的共同作者 Blair Schoene 說,其他火山活動頻繁的時期與大規模滅絕事件同時發生。

「最大的問題是,滅絕是在沒有撞擊的情況下發生的,或相反,滅絕是在沒有火山活動的情況下發生的嗎?」他對法新社記者說,但答案沒人知道。

主要的關鍵點是,事情沒那麼簡單。「自然界很複雜」,他補充。只能盡可能詳細研究這兩種現象,嘗試弄清楚來龍去脈。

「繪製大規模滅絕的時間線至關重要,以理解人類正在造成所謂「第六次滅絕」(sixth extinction)的後果。」Schoene 說。

完整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 ... ts-complicated.html

能夠發表在發表在《科學》期刊,一定經過嚴格學界同行的審查,非常具有可信度。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terrybear6268 + 8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