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dsj525
王室 | 2019-5-28 14:30:03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2019-05-28 12:08

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家扶基金會在此前夕公布「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調查結果。記者馮靖惠/攝影

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家扶基金會在此前夕公布「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兒少曾遭遇的生活風險情境第一名是「曾在校遇到不好事情不想上學」,達3成4,其次是「曾被同儕欺負或嘲笑」,達三成3.3%,以及「曾在網路/APP與陌生人交友」,達二成八。

小六生駱炫銘分享曾在FB打卡而曝光所在地,後來才知道這樣做很危險。家扶呼籲重視「預先防護」,有助於降低遭受傷害的風險。

家扶基金會於4月針對全台國中小及高中職學生進行「兒少自我保護的態度與行動(兒少版)」調查,採用網路問卷,回收有效樣本數為9687個。

調查顯示,兒少曾遭遇的生活風險情境前三名分別為「曾在校遇到不好事情不想上學」(34.2%)、「曾被同儕/朋友欺負或嘲笑」(33.3%)以及「曾在網路/APP與陌生人交友」(28.7%)。

家扶進一步分析發現,女生遭遇與安全有關的生活情境經驗比例皆高於男生,如「曾在網路被謾罵/說壞話」、「曾有陌生人故意靠近或攀談」、「曾在校遇到不好事情不想上學」等,女生皆高於男生 。

就讀國一的雙胞胎樂樂與媃媃分享,女生常被認為較弱小而被欺負,小學時就曾遇到班上女同學遭到男生霸淩的情況。爸媽讓她們學習跆拳道防身,覺得自己更有勇氣。

今年將高中畢業的蘇雨桐也說,多數教育期待女生要有氣質或溫柔,不太強調勇敢、堅強,反而更容易讓女生遇到危險,甚至無法反抗。性別差異所造成生活情境風險機率增加,應該要被重視。

調查發現國小低年級兒童的自我肯定程度最低,每項皆低於全體平均,其中以「面對難題時,我會主動尋找解決方法」、「我知道哪些是危險的事物,需要避開」差距最高,因此越年幼兒少越需強化其因應能力。

親職教育專家陳安儀建議,自信力低的孩子較容易被霸淩,因此幫助孩子學習保護知識外,也要培養其自信心,才能減少或有能力面對生活安全問題。

兒少生活情境風險多,然而關於自我保護學習部分,調查發現三成多(34.2%)兒少會選擇「自己學習」的方式了解自我保護知識,且這群兒少的學習媒材前三名分別為「口頭討論/說明」(79.8%)、「參加課程/活動」(74%)以及「網路媒材」(73.7%)。

陳安儀建議,不同年齡兒少需要學習的重點不同,國小可培養對陌生人的警戒或身體界線等基本知識;國中就需開始了解網路安全的觀念;高中後兒少所面臨的更多元複雜,即使家長無法插手,但仍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會陪伴、支持、傾聽。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孩子需依照成長階段來學習自我保護知識,家扶或坊間已發展多元媒材可提供家長或孩子學習運用,唯有與孩子做足準備才能妥善面對各式問題或潛在危險,尤其師長不在身邊的每一刻。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獵風騎士
威爾斯親王 | 2019-5-28 15:09:49

霸淩者真該死,尤其是老師帶頭的更讓人氣憤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