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449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也無風雨也無晴
威爾斯親王 | 2019-11-10 21:20:58


高齡化的日本公共建設

聯合報  2019-11-08 23:24  蔡佩芳



颱風哈吉貝侵襲日本,造成長野縣長野市北陸新幹線機廠內10列列車泡水。 (路透)


日本連連遭到颱風豪雨重創,橋垮路坍,讓日本社會再次感受到一個嚴峻的問題正直逼而來,日本面臨高齡化考驗的不只是國民壽命,還有基礎公共建設也面臨老朽化問題。

日本一九六○至七○年間因經濟高度成長期,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完成日本引以為傲的全國基礎建設;然而,這也讓基礎建設幾乎同時面臨老朽化問題。

日本近年因下水道管線損傷造成地層凹陷,每年超過三千件;根據國土交通省、各地方政府二○一八年完成的老舊基礎建設檢查,五年內必須完成修繕的基礎建設全國共六萬九千座橋梁、四千四百個隧道、六千座天橋等,共計八萬個處所。還不包括學校、公民活動中心等建築。

安倍政府正推動財政健全化,削減政府負債,持續增加公共事業預算已屬勉強,困難的還不只財政問題。

基礎公建老朽化與人口高齡化問題相互糾纏,更加速惡化。農業縣因人口流失,荒廢或利用率不足的公共建設加速崩壞,能順利轉型重生的廢校畢竟不是多數,因使用率太低而廢棄車站、公車路線逐年增加;勞動力減少讓公建維護困難,不只建築業缺乏人力,公部門土木技術人員在五年間也減少了百分之十四。

日本政府二○一二年笹子隧道事故後,正視公建老舊化問題,內閣府二○一三年舉行跨部會會議,開始推動公共建設長壽化,相較於翻修,透過有效率的檢修延長設備壽命,並減少了中長期維護總成本。

近年日本學界有學者開始提倡一股完全相反的「省公建」概念,主張縮小公共建設規模。與其在有限公建預算中捉襟見肘,不如廢止不必要設施,擴充整併主要設施功能,例如將公民活動中心整併到學校,讓學校的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室與住民共用,或增設移動郵局等,透過廣域化、多機能化。道路橋梁等路網,因不能移除部分段落,重點放在減少生命周期成本,並集中在都心以維繫城市機能,將資源做最有效利用。

「省公建」概念翻轉固有概念,或因不符基層民眾期望,沒有受到政治人物青睞,並未成為主流,但仍提供另類思維。畢竟台灣也正進入高齡社會,而我們仍不斷廣建公建時,必須開始思考,當面對人力與設施、軟體與硬體同時高齡化,兩者交互影響恐是讓人難以承受之重。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