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12-29 11:29:04


2019-12-29 08:55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台北即時報導

「違反學術倫理案件,會愈來愈多被爆出來。」教育部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計畫主持人、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周倩表示,隨著學術倫理自我意識越來越清楚,網路工具比對愈來愈多,論文都可以在網路上看到,因為透明了就會課責,「就像一個冰山,以前只露出水面一點點,以後的冰山會露出愈多」,希望年輕的研究生不要再「結冰」上去。

教育部於2014年起推行校園學術倫理教育與機制發展計畫,提供我國第一套免費學術研究倫理的線上課程系統,目前有115門課程,117所大學使用,必修的研究所學生超過22萬人。


周倩表示,國內外只要有做研究的機構,多少都會有學倫案發生,少數人貪圖方便或特殊利益去做,但大部分老師和學生,是兢兢業業做研究。一旦發生,就是好好處理,記取血淚教訓。

周倩說,教育部或科技部要有明確的政策或法規要求,學校就會有相對應的規範及管理;另外是「教育」很重要,但教育無法杜絕「有心」違反的人,只可預防「不小心」或「無知」的學生。

周倩表示,現在台灣大部分研究生在碩博士論文口試前,都要上學術倫理課程。但應注意的是,雖然目前一些學校有要求學生論文需先使用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自我檢視,但系統畢竟有其限制,例如資料庫基本上無法窮盡所有資料,且比出來的原創性數值也只能參考。

「還是要從教育及把關兩個面向推動。」周倩說,「故意」抄襲的學生,只能靠指導教授把關和要求,教導學生如何學術寫作。有時學生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道怎麼改寫或引述才不會被認為是抄襲。

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武東星說,近年學生違反學倫而被撤銷碩博士學位的層出不窮,主要是因爲過去沒有論文強制公開機制,而網路搜尋與論文比對系統尚未普及,幾件案例都是被舉發才處理,預期未來這兩三年將可能有更多的碩博士有問題論文被舉發。

「真正問題在於高等教育擴招的後遺症逐漸顯現。」武東星表示,特別是碩士在職專班與博士在職生的培育,大學只當成是增收學費的一種管道,常見一個老師指導非常多名研究生,遠超過其所能負擔,指導教授無法充分掌握博士論文的研究過程,學生遇到困難只好鋌而走險,指導教授難辭其咎,所屬系所有必要限制其指導研究生的人數。

「指導教授或論文口試委員的系統性失職,才是制度性缺陷。」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問題不只在撤銷學生的碩士學位,而應追究指導教授和論文畢業委員會,是否盡到責任。「這類事件,不會消失的」,教育部應肩負變革的責任。

在大學指導研究生做論文不但可以抵授課鐘點,而且還有論文指導費可以領,所以我完全認同陳培哲院士的說法。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littleglin + 12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bj7203144530
公爵 | 2019-12-29 11:55:49

這根本不會有解答的,有寫過論文的就懂了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12-29 13:42:39

bj7203144530 發表於 2019-12-29 11:55
這根本不會有解答的,有寫過論文的就懂了

只要指導教授嚴格把關,論文盡量選擇沒有人做過的新題目,這樣就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nij
大公爵 | 2019-12-29 13:58:57

很認同「指導教授或論文口試委員的系統性失職,才是制度性缺陷。」,有點像驗車一樣,有問題的車,就不應該放任車子出廠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bj7203144530
公爵 | 2019-12-29 14:08:39

732 發表於 2019-12-29 13:42
只要指導教授嚴格把關,論文盡量選擇沒有人做過的新題目,這樣就可以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 ...

您說到重點了"選擇沒有人做過的新題目"
新創的不說,以傳統類組,包含土木,機械,電機,國貿,資訊,資組
我是理工的,文祖我不熟就不討論了
光看學長前輩的論文就看不完了,大方向的論文幾乎都寫完了,
只能從中找尋細項來寫
況且論文那麼厚一本,除了結論跟研究的數據
還要一堆理論,法則去佐證支持你的研究,勢必也會有引用的問題?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19-12-29 15:15:27

本篇最後由 littleglin 於 2019-12-29 16:31 編輯

今天這樣的議題可以從兩面來看

抓抄襲
中外論文數量可說是天文數字,怎麼可能比對得完

寫論文
已完成的論文這麼多,每篇論文又有若干字
太容易有一小段相似、或文字不同但內容神似

而且在 智慧財產權方面
有個著名的案例  潛水艇專利
它沒有公布自己的內容出來,卻等別人辛苦研發出來,然而內容相近時候
再出來提告,賺取大量的賠償

不說論文也會有這情況
但會不會 就是有沒有注意到的內容
可是事後卻被說抄襲了

我針對的是 抄襲 ,不是引用制度

更是認同,文末最後兩段話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12-29 15:59:31

本篇最後由 732 於 2019-12-29 16:29 編輯
bj7203144530 發表於 2019-12-29 14:08
您說到重點了"選擇沒有人做過的新題目"
新創的不說,以傳統類組,包含土木,機械,電機,國貿,資訊,資組
我是 ...


學術倫理有其規範,我在大學裡兼行政職,經常就在處理老師和學生學術倫理案。

我的專長是材料物理,所以只要換一個新的材料就不可能會有抄襲的問題。

至於分析的理論模型,只要有適當引用就不算抄襲。

實驗量測方法也是一樣,用的都是同一套儀器和同樣的量測技術,所以引用學長姐的論文不算抄襲。

所有抄襲的判定都是在有沒引用參考的文獻,像今天出包的這個例子,抄別人的論文怎麼可能引用!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littleglin + 10 看不太懂,但陳述方向非常認同.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12-29 16:05:11

littleglin 發表於 2019-12-29 15:15
今天這樣的議題可以從兩面來看

抓抄襲

以前要抓抄襲的確不容易,現在因為人工智慧,用軟體比對非常容易。

像我們現在要發表學術論文,編輯委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做similarity check。

像我自己也擔任國際期刊的Editor,similarity check的結果超過20%上就要考慮退稿,至於標準如何拿捏,可以看我前一篇的回文。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littleglin + 10 除了討厭英文單字,其他沒接觸過但認同.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19-12-29 16:42:50

謝謝長篇幅的說明、解答。

不是反對這篇文章,只是跟大家一樣闡述心中的想法,還有本身是外行。
所以對這系統一知半解,看來寫論文不是這麼危險的事情,只是指導教授需要用心的把關。
也謝謝這些用心的教授!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12-29 16:51:18

littleglin 發表於 2019-12-29 16:42
謝謝長篇幅的說明、解答。

不是反對這篇文章,只是跟大家一樣闡述心中的想法,還有本身是外行。

研究生到大學做研究、寫論文,是追求新知的好事。

如果寫論文變成危險的事,一不小心就被別人告,這樣人人卻步科學就不可能會進步了。

所以大學教授領了錢就應該要幹事,認真指導學生寫論文是必要的。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curvularia
伯爵 | 2019-12-29 17:48:55

732 發表於 2019-12-29 16:05
以前要抓抄襲的確不容易,現在因為人工智慧,用軟體比對非常容易。

像我們現在要發表學術論文,編輯委員 ...

Turn-In-It這個軟體很好用。論文殺手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zz0931757593054
王子 | 2019-12-30 00:47:43

我有時候會懷疑教授真的有辦法一個一個的把論文看完嗎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12-30 23:08:48

zz0931757593054 發表於 2019-12-30 00:47
我有時候會懷疑教授真的有辦法一個一個的把論文看完嗎

以我為例,我不可能把學生的論文從頭看到尾,因為寫論文是學生自己的事。

但是我每個星期都有group meeting,要求學生將量測數據以及報告給我聽,我在針對science的部分給予意見。

所以我只針對量測數據和數據分析的正確性把關,論文是否通順那就不是我應該要擔心的。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