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2613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732
皇帝 | 2020-1-6 08:18:55

221.jpg

就在世人一面倒地堅信人工智慧(AI)終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福祉之際,回顧金融史上的科技網路泡沫顯得很不上道,但是,誰也說不準兩者的邏輯究竟有啥不同,尤其是投資者一樣對於日後潛在生產效率的大大提升喜出望外,根本上忘了AI的決策單一,有些類似將資源疊床架屋,容易使得投資價值在重複投資下過於膨脹,日子一久,群羊效應中也沒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念頭,遑論央行早已砸錢買斷了風險意識,追起價來更有恃無恐。當然,你也可以辯說反之亦然呀,只是釀成敗相的環境還不成熟,基於操作至少要有打敗beta報酬的壓力,2020年初的交易員決定先矇上了眼睛再說。

不過,正因為市場從2019年帶來的保護傘還開著,如今資產的波動率已越來越小,說明著該醉的人都已醉了,少數醒著的人仍成不大了事。若醉著醒著的人都要有些積極思考,我以為摸清楚多頭故事中來龍去脈的邏輯,方能趨吉避凶,於是著手擬了以下幾項「2020覺醒檢查清單」,建議你最好三不五時地逐條思考,以防萬一賺不了大錢時,小錢還可看的緊緊地。

我以為的清單第一點是:你大可以自我感覺良好,批評機器的單一思維未必如你。過去幾年,被動型基金躍為主流的趨勢雖然顯著,但如以美國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近年的成交值為例,其增速其實未跟上叠創新高的美股市值(如圖)。不過,主動選股的你,別樂過頭了。

接著的第二點是,莫忘是誰幫你/妳倒酒、灌醉的禍首。南韓央行最近出聲呼籲應對風險資產資金的流入抱持警戒心,還說要著手研擬非利率政策的研究,而日前歐洲央行才在會議中指示2020年將重新評估現行的貨幣政策,且預計於同年度秋天動手調整前瞻指引,透露決策者已開始正視政策的邊際效用問題。而一旦政策效益遞減,經研究屬實,大抵上泡沫就算不致爆裂,也到了消風的時候了。

第三點,如果泡沫只消了一些就止住,請記得看清楚央行們留著泡沫是為了守護什麼。簡單舉例,當前美國企業債占GDP比重接近五成、遠高於金融海嘯時期,且垃圾債也不是古早教科書上指稱一些缺乏經濟規模的中小企業,而是遍及長期忍受景氣低迷的行業如能源與零售等等;此外,今日新興市場的垃圾債銷售額正令人膽戰心驚地屢創新高,當中半數以上來自中國發行,我個人以為短期地持有泱泱大國的債券確實沒什麼,但若是政府不想許下終身承諾的企業及地方政府債務,則請務必小心,那可是留有引信的未爆彈,特別是那些短年期的標的。

最後一點,則是經濟學中的至高原則、亦即亙古不變的經濟人的「風險趨避」。從幾年前全球經濟增速乍現放緩的跡象時,各國央行不計代價的釋出貨幣,不斷創新高的資產價格,使投資者矇上眼、向前衝,追逐風險成為主流,然而,老子云:「物極必反」,經濟人終歸回到趨避風險。即便主流國家的財政紀律並非當前顯學,但做為個人,理財紀律、風險意識,在2020的覺醒檢查清單中,至為重要。

(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S.O.H
高級版主 | 2020-1-10 22:19:26

感謝您分享有用資訊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