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0 06:53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台北即時報導
黃姓男子積欠投注站債務,張姓業者在臉書上貼出台灣票據交換所退票理由單照片,黃以照片露出他的姓名、出生日期等資料,控對方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經桃園地檢署起訴。桃園地院認為張是為了追討債務,難認有何「為自己不法利益」的意圖而判無罪。高等法院認為原審無違誤,駁回檢方上訴。
黃姓男子提告主張,張未經他同意,2018年5月1日晚上就在臉書上公開含有他姓名、公司銀行帳號的退票理由單照片,認為張違反個資法第41條規定。
張姓業者則說,有關黃的姓名、地址都是臉書上的資料,而且地址是「公司地址」,他不曉得那是個人資料,而且他是為了索討債務才張貼,沒有違法。
桃院審理時,黃稱金錢糾紛是「賭債」,因張經營六合彩地下投注站,他前後輸了4、500萬;但張說開的是合法的樂透投注站,因殘障人士抽到經營資格,不方便經營,由他代理、協助賣彩券,這都是中國信託允許的,有發證件,黃是簽合法的樂透欠錢。
桃院查看雙方LINE對話,黃寫下「我也沒有看過做地下投注站的會像你這樣高調的」、「六合彩賭債/社會事看怎麼處理」、「賭債就社會事處理」,但是張的回答則是「口口聲聲說我做六合彩/早知道那是你推拖的伎倆了」、「欠錢的人總是特別多話術/我也不是第一天出社會/我早就看清你在搞些什麼了/說說你要怎麼處理這條帳比較實際」,張從未認同這是「賭債」。
黃原本在桃園經營一家公司(已解散),退票理由單是針對他的公司支票而作,公司負責人本來就要向經濟部登記,屬公開資料,這部分法院認為不是個資法所保障的個人資料。
因檢察官提出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張姓男子有什麼「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的主觀意圖,也無相關證據可佐,判他無罪。檢方認為桃院的判決不符經驗、論理法則,上訴高院。
高院認為個資法修法後,明顯限縮非法使用他人個人資料的刑事處罰範疇,張在臉書上張貼黃的個資目的,無非是想催討黃欠的債務,沒有證據證明是要損害黃「財產上之利益」;就算張想迫使黃出面處理債務,也不該當個資法第41條「非法利用個人資料罪」主觀要件,也只屬黃能否依民事賠償等方式尋求救濟的問題。
黃姓債務人不滿張姓投注站業者在臉書上刊登出含有他資訊的「退票理由單」照片,控張違反個資法,但一、二審皆敗訴。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