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2738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732
皇帝 | 2020-3-2 07:54:58

221.jpg

一部近期獲獎頻頻、並且在奧斯卡拿下「最佳影片」的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係以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做為背景,敘述一個發生在「上流」與「寄生」之間既荒謬又寫實的黑色幽默故事。其實早在片子上映不久,影評家便迫不急待地開解每個運鏡的用意,紛紛對該片釋出的張力讚嘆不已;然若做為一名觀眾,我以為該片引起的共鳴,恐遠大於商業或藝術價值,尤其是在鏡頭下,側看小人物到大觀園的一舉一動,多少都喚起了彼此在社會上打滾求生的記憶,當然,這也代表劇作者成功地架起了故事由下往上的視角,甚至在最終劇本中改採兩家人、而非一家人的原有設定來描繪社會底層為了依附上流而相互廝殺,忠實呈現了該片韓文原名「寄生蟲(Parasite)」的原始特色-依附宿主、卻缺乏自我。

筆者依多年從事經濟研究工作的經驗,對於該片成為一部時代大劇深感認同。我倒不是說沒有類似的題材被拍成電影,而是說構成該部電影的元素完整,片名還與大自然殘酷競爭的一面做了連結,但除此之外,人類在理智上雖明白「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的道理,卻又苦惱於資本主義下只能隨波往低處流去的現實,久而久之,隨著打破現況的慾望日益強烈,可能做出的行徑也就越趨荒誕,最終宿主與寄生者一起走向悲劇的結局未出人意外,唯獨令人十分唏噓。

事實上,社會人士想為此平反的浪潮早已前仆後繼,美國富豪創業家兼社會運動家Nick Hanauer即是一例。在Hanauer的信念中,雇主須支付一份足以應付生活的工資(living wages),將「有薪水方有客戶」的概念放入經營哲學中,才能算是充分負起企業主的社會責任,長期而言亦有利於整體經濟;反之若企業為了競爭而只會削減員工薪資,Hanauer即將該企業定位為經濟體系中的「寄生蟲」,並將這種剝削經濟結構的惡性循環機制看做寄生蟲經濟(Parasite Economy)。只是,企業家們多數短視且立場分歧,其回應總是讓社會運動家的訴求流於徒然,真正勞資雙方能和解共生的例子是少之又少。

更遑論,一般民意甚至還合理化了分配不均的現象。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一份1月初的調查(報告題目:Should the rich pay higher tax)顯示,在2019年最後數月接受採訪的消費者中(如圖),同意對富人加稅可能有利經濟的比例自一年前的49%降至43%,相對地,受訪者認為對富人加稅會損害經濟的比例卻從一年前的22%明顯升至31%,亦即,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在稅制的看法更加與富人靠攏,我以為這是消費者在主觀認知上選擇退而求其次,承認資本家在經濟上的支配地位,長此以往,公部門的制衡力道必然弱化。

唯一令人稍感安慰的是,就算「寄生上流」的導演奉俊昊在頒獎典禮上指稱「我們寫劇本不是為了代表國家」,該片導演和主要演員在回國後依然受邀至青瓦台,接受南韓總統文在寅夫婦設宴款待,而總統在言談間亦關注了電影意欲傳達的社會議題,雖稱不上什麼承諾,畢竟從「寄生」走向「共生」是何等艱難的任務,但劇中一句「有錢所以善良」的台詞說得再明白不過,希望決策者、企業主加減聽進一些才好。

(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S.O.H
高級版主 | 2020-3-4 21:12:12

感謝您分享有用資訊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