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yuan1438
王室 | 2020-3-18 02:11:21

2020-03-18 01:57 聯合報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新書「台灣的不成功轉型:民主化與經濟發展」。圖/聯經提供

新冠肺炎防疫成果讓台灣贏得國際讚賞,但相較於防疫的效率,台灣人薪資停滯不前的現狀令人深思。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瞿宛文,在新書「台灣的不成功轉型:民主化與經濟發展」中指出,民主轉型一直被認為是台灣社會巨大的成就,卻也可能是造成台灣經濟困局的關鍵原因。
近年來台灣經濟困局的各個層面,包括投資不振、資金過剩、升級滯後、薪資停滯,以及兩岸政治經濟的難局等。瞿宛文分析,這些困境主要源於發展策略錯誤及政策缺失,而政策的失誤又跟民主轉型密切相關。
瞿宛文指出,台灣有一長期困境—「共識難以形成」;加上選舉週期短暫,經濟政策短期化、口號化、媚俗化,導致早年以長期整體經濟發展為主導的體制共識逐漸被削弱。
瞿宛文分析,台灣戰後初期成長所依賴的發展型國家模式包括:執政者堅定支持經濟發展,經建官僚具能力與自主性,以整體發展為優先目標等。但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此一發展模式未能成功轉型。
轉型未能成功的問題包括: 政策目標未能成功折衝發展與其他考量;政策趨向短期民粹化,缺乏追求整體發展的共識;主導思潮改尊新自由主義、否定發展為先等。此外,強調打造台灣新國族卻與經濟現實相背離,導致缺乏前瞻性發展策略與願景。
若將南韓民主轉型的經驗與台灣比較,瞿宛文認為,南韓民主化過程遠較台灣激烈,然而各黨派在國家認同上並無不同,歷任總統皆持續施行前後一貫的產業政策,其產業升級、經濟成長方面的成績,清楚優於台灣。此外,南韓社會左翼較能發揮制衡作用,帶來反省與再生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台灣卻因認同的分裂而缺乏發展共識,難以進行協調往前進步。
瞿宛文認為,台灣經濟如今是在「高速透支以往奠立的基礎」,需要一種「超越」而非「否定」以往傳統經濟發展的發展觀,且需尋回「失去的左眼」—即社會中穩定的左翼制衡監督力量,社會才能平衡發展。而兩岸關係也是不可迴避的關鍵挑戰。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terrybear6268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感謝您寶貴的愛心每一顆我都很感激
回覆 使用道具
gtr741210
王子 | 2020-3-18 07:40:36

簡單來說台灣產業來說還是走代工為主,相較之下企業為了獲取毛利等只能降低人事成本;索性就是跑到低成本的國家去投資設廠,而因為這樣就是為什麼台灣大多數是低薪化??無法跟日韓高薪來畫上等號,在防疫當頭,台灣是在世界防疫也是屬一屬二好的國家之一;在此時要好多少也是要靠內需,畢竟出口外銷這時候是不太有可能大幅度的成長,因為歐美國家正在走當初對岸的大風暴;所以要他們外出消費等等或是娛樂消費是不可能的,現在只做的就是先減少確診數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