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 記者羅真/台北報導 - 2020-03-28 00:26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周身體活動量累計要在600分鐘以上,包含工作中、交通中與休閒時間中一定程度的活動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2017年國人健康狀況調查,台灣人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比率較四年前增加,逾半數成人的身體活動量不足,未達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周活動量累計600分鐘以上的標準。
這項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由國健署與國衛院共同規畫,2013年與2017年度調查樣本數在一萬七千至一萬八千多人。調查顯示,成人高血壓比率從17.7%上升至18.9%,高血脂從17.3%上升至17.8%,糖尿病從7.3%上升至7.9%,心臟病從5.9%上升至6%,中風從1.9%上升至2.1%。
不過,罹患氣喘比率則從4.5%降至4.2%,骨質疏鬆症從7.6%降至7%,腎臟病從5.1%降至2.9%。
衛福部國健署提供40歲至65歲民眾每三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免費成人健康檢查。2013年時,有八成五的成人知道這項健檢、六成五的人過去三年內曾經使用過這項服務;不過,2017年調查卻顯示,知道這項健檢的人數比率掉了五個百分點,過去三年內曾經使用過這項服務的人數比率掉了一個百分點。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周身體活動量(MET-minutes)累計要在600分鐘以上,其中包含工作中、交通中與休閒時間中一定程度的活動量。但是,上述調查顯示,近半數民眾未能達標,女性比男性更不愛動,逾五成五女性運動量不符世衛建議,男性則約四成不符標準。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320萬死亡人數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一般建議每天至少應運動30分鐘,分段累積或一次做完的效果相當,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
平時外出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提早出門、提前一站下車步行到目的地;可走樓梯時就少搭電梯。以50公斤的成人來說,慢走(時速約四公里)半小時約能消耗87.5大卡,快走(時速約六公里)半小時約能消耗137.5大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