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ngelsky777
威爾斯親王 | 2020-4-11 01:16:55

本篇最後由 angelsky777 於 2020-4-11 01:53 編輯



鼓勵電鍋乾蒸口罩前,看看美國疾管局與公衛界的「科學」做法

2020/04/10  徐沛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4月5日記者會上,示範電鍋乾蒸口罩的流程。 圖/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葉毓蘭日前自曝,她以氣炸鍋控制溫度試圖消毒口罩,卻差點引發火警。新聞一出,立時引發各界討論,許多網友紛紛嘲笑其缺乏常識。而此作法是參考自4月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記者會上,公開醫用口罩可用電鍋乾蒸後重複使用的消毒方法。

當時指揮中心研究組副組長吳秀梅指出,食藥署參考中山醫學大學的實驗結果,並自行研究過後認為,電鍋乾蒸消毒法可以有效消滅病毒,並且不會破壞口罩中間的過濾材質。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副教授賴全裕認為,一般民眾在戶外或低風險場所短時間配戴的醫用口罩,可以透過電鍋乾蒸消毒過後重複使用,以三至五次為限。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鼓勵民眾以正確方式延長口罩壽命。



口罩消毒後重複使用?美國怎麼說?

事實上,目前許多國家都面臨口罩短缺的問題。以美國為例,許多第一線醫護人員的醫用口罩不足,特別是保護性更高的N95口罩嚴重短缺。如果N95口罩能重複使用,將大為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為此,美國疾病管制局在3月31日公布了《N95危機護理消毒指南》,同時也在疾病管制局官網,發表了醫護人員口罩消毒和重複使用的建議。

此外,美國各知名大學,包括加州大學、舊金山大學、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喬治城大學,西雅圖大學,猶他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密西根大學相關的公共衛生和醫療學者,也迅速地與醫療口罩業界的專家合作,設立了名為N95DECON的非營利網站。

N95DECON團隊成員每天透過線上會議,並於兩週內,回顧了有關N95消毒的大量資訊、科學文獻和現有數據。這些討論遵循了他們平日科學研究的原則:探索數據是否具有說服力、確定性、完整性和可重複性。最終他們在網站上公布了一份報告,支持並補充了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規定,並承諾網站內容將隨著新的研究發現或資料而持續更新。





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因疫情因素顯得冷清。 圖/法新社


在美國疾病管制局和N95DECON公布的文件當中,他們認為當前N95口罩比較可行的消毒方式有以下三種:溼熱消毒、紫外線照射消毒、以及過氧化氫蒸氣消毒。疾病管制局詳細列出了消毒操作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事前對口罩狀態的確認,只有狀態良好的口罩才能再使用。過程中需配戴手套,在操作的前後,雙手都需要徹底清潔以避免接觸感染。消毒過後也需要依照標準程序檢查口罩材料的完整度、密合性等等。

而一個可行的消毒法,必須滿足以下幾點條件,包括能消滅口罩表面跟中間過濾層殘留的病毒;不破壞過濾層的結構,能維持有效的過濾度和透氣性;不破壞口罩其他部份的材質,能保持口罩和臉部密合。


以溼熱消毒為例,美國疾病管制局指出在60度C,80%的濕度下消毒15至30分鐘,可以消滅99.99%的H1N1流感病毒,且幾乎不影響口罩的貼合度。而在N95DECON的文件中,則指出在60至75度C下消毒30分鐘,可以消滅SARS-CoV-1病毒。

不過,由於目前還缺乏對引發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可信研究,而2003年流行的SARS-COV病毒和目前的 SARS-CoV-2病毒有79%基因組相同,所以目前的許多消毒條件皆暫參考SARS-CoV以及對其他病菌的研究。

也因此,疾管局和N95DECON都表示,不能完全保證這些方法對SARS-CoV-2的消毒能力。另外,生產N95口罩的廠牌與型號眾多,設計或使用的材料不盡相同,他們只能就網頁上列出的產品進行有限度的測試,不能保證可以適用於所有廠牌型號的N95口罩。


重點是,儘管他們列出了評估之後較為可行的消毒方式,他們仍舊表示,除非真的有必要,否則不建議重複使用原本為一次性產品的口罩。

首先,消毒過程本身就有接觸口罩感染的風險。其次,儘管列出可能有效的消毒條件,但每個人家裡不像是實驗室,難以準確控制所有變因,比如可能會因為加熱不足而沒有確實消毒,或是過度加熱造成口罩內部過濾層毀損而不自知。此外,不同的加熱設備也帶來更多不確定的變因。第三,目前這些消毒方式都沒有經過嚴格的驗證,SARS-CoV-2的相關實驗結果大多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美國疾病管制局和N95DECON均表示無法為消毒效果背書。


美國疾病管制局和N95DECON皆列出各種消毒方式明確的數據與條件,也坦承當前研究與資料的不足與限制。疾病管制局甚至在網頁上列出了20篇以上的學術參考文獻,以支持他們對消毒方式的評估。這種詳盡告知,謹慎求證,有多少資料和證據講多少話的作法,正是尊重科學與專業的精神。儘管這些評估和研究只是針對N95口罩,其結論未必能完全適用於一般醫用口罩,但其重視實證與專業的作法,仍舊值得我們借鑑。




新冠病毒迅速蔓延美國各州,一名民眾戴起口罩自保。 圖/法新社


電鍋乾蒸消毒法,需將民眾操作情境納入考量

回過頭來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4月5日的記者會上公布電鍋乾蒸消毒法,陳時中部長更鼓勵大家以電鍋乾蒸消毒以延長口罩壽命。

然而直到今日(4月10日),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的官方網站,以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資訊專區當中,除了一段一分鐘「防疫大作戰-口罩如何重複使用」的簡短網路短片外,並沒有文章正式介紹及說明電鍋乾蒸消毒法。沒有標準作業流程,沒有消毒相關的數據、資料和參考文獻,更別提說明電鍋消毒的可能風險及限制。


以消毒溫度來說,賴全裕教授表示,電鍋乾蒸時鍋內氣溫約為110度C,因此電鍋加熱三分鐘,開關跳起後保溫五分鐘,即可完成消毒。然而,台灣市面上大大小小電鍋(非電子鍋)品牌多達十餘種以上,較為知名的包括大同、鍋寶、聲寶、歌林、萬國、大家源、禾聯、日象、永新、三洋、尚朋堂、上豪等等,而同一品牌內又有不同型號、不同容量的電鍋。

實驗使用的電鍋是什麼廠牌型號?這些電鍋的加熱能力,加熱時電鍋內的溫度是否全都相同?再說,如果加熱不足可能導致消毒失敗,加熱過度則會損壞口罩過濾性能。更別提許多人家中電鍋經常使用超過十年以上,有可能零件老舊或故障,影響加熱能力或鍋內溫度。

而將口罩消毒重複使用的過程中,亦可能接觸到口罩上的細菌,反而汙染雙手或廚房用具。這些都是民眾自行使用電鍋消毒可能的風險,但疾管署的電鍋乾蒸推廣短片中,均未提及這些資訊。

因此,在這些資訊全數闕如的狀況下推廣電鍋乾蒸消毒,是否能夠責怪或嘲笑民眾無法正確操作?包括葉毓蘭在內,許許多多的人們上網分享自己實做的「失敗作」,看到這些燒焦或是熔解的口罩殘骸,真的是一件好笑的事情嗎?


台灣的食品藥物管理署宣稱,電鍋乾蒸消毒法已經通過他們的驗證有效,並召開記者會大力推廣。但推廣的過程中卻並未將民眾自行操作的情境考量在內,也並未告知民眾前述的種種資訊,以及自行消毒的潛在風險。這樣的作法不免流於草率輕忽,也並未展現足夠的專業與科學精神。

究其根本,將一次性口罩消毒重複使用,是口罩供應短缺,不得已而為之的作法,且還會讓使用者承擔額外的風險。如果說台灣的口罩產量已完全不敷民眾使用,那麼大家也只能咬牙共體時艱。然而,推廣自行消毒口罩再使用的同時,台灣政府卻不斷宣傳其「口罩國家隊」的豐沛產能,並大張旗鼓地向國外承諾捐出數以百萬、千萬計的口罩。這兩者之間有著矛盾的政策邏輯:究竟台灣的口罩產量是夠用還是不夠用?

我並非反對捐贈口罩,貢獻於國際社會當然是一件好事,然而草率地推廣消毒再利用口罩,置民眾於更多潛藏的風險之中,這樣的政策是否恰當,恐怕值得商榷。





「電鍋消毒口罩」跟「口罩產能豐沛」兩者間的政策矛盾,民眾依舊不解台灣口罩到底夠不夠用? 圖/美聯社



口罩申請寄送海外首日 人流爆量網站大當機

2020年4月9日 下午1:28


口罩寄送海外申請第一天,由於上午湧入大量人流造成系統異常,貿易局表示已經偕同系統公司人員緊急處理、排除情形。貿易局統計,截至中午已經順利發出522件輸出許可。




口罩申請網站湧入大量人流造成系統異常(截取自國貿局網站)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蔓延,為了照顧在海外的台灣人,避免因為口罩不足而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從今日上午9時起開放民眾申請、寄送口罩至海外。經濟部說明,收件人必須是寄件人的配偶或二親等內的親屬,收件人每2個月最多可收到30片,寄件人每2個月最多也可寄送30片。

不過許多國內民眾心繫海外親人,因此在開放申請的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上網申請,由於人流量過大超出系統負荷,造成系統異常,讓不少民眾感到憂心、不知所措。

貿易局稍早表示,由於瞬間湧入大量申請,造成申請系統網站發生異常,目前正緊急處理中,將用最快速度完成,使民眾都能順利申請到口罩輸出許可證。而至中午為止,已順利核發了522件輸出許可證。

貿易局進一步說明,申請系統網站與內政部戶政查核系統及中華郵政公司的連線均正常,由於需處理大量申請案,造成速度較慢,目前正加速運作中。如果已經取得口罩輸出許可證號碼的民眾,請等到網路流量正常後,再至各地郵局寄送包裹。

貿易局也建議也申請需求的民眾,今天下午網路流量正常後,再上網申請輸出許可證。





(資料照)


相關新聞:

口罩用完注意!專家曝:病毒可在上面7天

蒸的很神奇

政大北京校友會捐3萬7千個口罩給母校 預計下周到達

政府防疫的兩套標準與權力運用

打破口罩黑箱 政府不能官字兩張口

膨風的防疫紓困2.0


新聞感言:

近期相關的新聞已提都不提一句真正的醫學專業:
口罩的替換時效是每4小時!

在疫情初期專業醫師的說法:

口罩只要打噴嚏或是沾到唾液後,
細菌就會在上頭滋生,
不斷接觸到口鼻反而會生病,
因此通常是4小時更換。

戴口罩是為了減少飛沫感染風險,
而一般外科口罩只要碰到水、分泌物或髒汙就應立即更換,
此外,即便外觀乾淨,
使用6至8小時也一定要換新的。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terrybear6268 + 6 感謝大大分享
deeperinloveu + 20 + 20 感謝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2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