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0-5-25 08:32:06

221.jpg

有人問我,如何幫台灣生技產業健康的成長?這個問題很大,我反問他,你覺得股神巴菲特會去企業上班嗎?後面的問題,看似與前一個問題毫無關聯,但其實隱含著解答。

我認識一些成功的投資家、企業家,我觀察出他們其中一個共通點是,在成為企業家、經營者之前,他們是非常專業的產業分析師。奠基於他們在產業打滾十幾二十年的經驗,對產業生態精熟,因此在產業評估、企業整合、育成投資時,多能信手撚來、創造多贏局面。我姑且稱他們為,小巴菲特們。

在美國這些小巴菲特們,歷經產業淬鍊後,用自己多年的產業經驗看案子,通常十拿九穩也都成為華爾街金童,年薪超過1,000萬美元。他們很年輕就從華爾街退休,有的成立自己的投資基金,有的人則選擇去「慈善企業」,或幫美國一流名校管理退休基金。

巴菲特的成功舉世皆知,他當然不用為了五斗米折腰。他跟這些小巴菲特們一樣,最後只會為了理想而工作。在美國,上述這類人很多,他們投資的同時也協助企業健康成長、開枝散葉。回到題目上,我的答案是:台灣生技產業要成功,需要這樣的人。

但去哪裡找這樣的小巴菲特?在台灣,這類人不少是潛藏在各產業中的好手,因為「無處去」,所以繼續在產業中度日。究其原因,是因為台灣永續型產業投資基金太少了,生技領域除了晟德旗下的玉晟生技投資外,只有鑽石生技投資。至於為何這類投資機構不多?值得進一步探究。

一般投資基金的成立年限約七到十年,而永續型的投資基金,顧名思義即沒有基金存續年限。然而這對投資人而言是個缺點,因為沒有出場機制,因此願意成立這類基金的人不多。此外,最大的關鍵在於台灣永續型產業基金要掛牌上市仍有困難。

但其實,台灣應該鼓勵永續型產業基金上市,如此才能匯集更多的小巴菲特們,讓他們找出台灣潛力創新企業,整合、壯大他們,讓產業能夠蓬勃起來。

以晟德為例,玉晟無法單獨上市,因此併入晟德。但玉晟旗下有許多具實戰經驗的分析人才,協助集團持續擴展及產生綜效,近年來也締造出許多傲人的投資案。舉例來說,前有智擎、現有澳優,晟德投資澳優的未實現利益超過200億元,許多大陸轉投資的新藥公司,預期也將創造新指標。

投資生技產業的關鍵,即找出企業的核心能力,但核心能力是財務從報表裡找不出來的,一般的分析師,只能從數據中看企業。只有具有產業經驗的分析師,才能從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看出他是否有投資價值。

再以晟德投資國光為例,當年我在晟德董事會上提出這個投資案時,有人問我,這家公司你為什麼敢投資?這位董事之所以有此一問,就是看到國光積年虧錢、沒有獲利。但事實上,國光早已走過疫苗開發的全產業鏈過程,曾與國際大廠合作也有產品上市,這些難得的經歷,就是他的核心能力。同時當時國光也已正向現金流,進一步說,國光的死亡幽谷已經走過,一家有能力、技術、經驗的公司,只是暫時性的「缺錢」,我為何不敢投資?台灣還有很多這樣的公司,值得我們去探詢。

不論新冠疫情如何發展,全球生技產業未來必是美中兩強的天下,台灣逾百家的生技創新企業如何打入兩強的世界?在此之前,必須先有具企業經驗的投資人注資與整合他們。

(本文由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口述,記者黃文奇採訪整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toradora99
威爾斯親王 | 2020-5-25 10:40:33

可是生技不是傳產股,投入太多研發成本卻又無法保證成果,在創新研發的路上不斷奔跑,這不是穩定的價值股,應該算是成長股,這種股票風險其實還蠻大的,便宜是可以撿來放啦。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0-5-25 10:48:54

toradora99 發表於 2020-5-25 10:40
可是生技不是傳產股,投入太多研發成本卻又無法保證成果,在創新研發的路上不斷奔跑,這不是穩定的價值股, ...
投入太多研發成本卻又無法保證成果


好友有講到重點,新藥需要非常久的研發時間,再加上臨床和確定藥性,從開始研發到真正能夠上市可能需要20年以上。

台灣的資本市場怎麼可能等20年?所以各大學的生科系才會從20年前的熱門科系變成現在CP值最低的科系。

台灣的醫學研究很強,但是新藥研究這一部分卻和歐美差了一大截。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20-5-25 11:27:25

我們這種技術型的

最不喜歡這種,只會投資的人

這是資本主義社會才會有的暴利行徑

台灣如果都是這種人

那台灣老早就毀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oradora99
威爾斯親王 | 2020-5-25 19:03:10

本篇最後由 toradora99 於 2020-5-25 21:29 編輯
idwang 發表於 2020-5-25 11:27
我們這種技術型的

最不喜歡這種,只會投資的人


公司會上市是因為資金缺口的關係吧?賺錢的公司自己賺就好了

政府沒有那麼多錢能支持,只有靠民眾的資金去投入股市

投資客一般都短視近利,還是需要政府帶頭去支持這些產業

嗯,我覺得如果元大台灣50願意把這些產業放入成分股裡面的話,對台灣醫藥產業升級會很有幫助


我居然為了這個留言修改了三次,我還太嫩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