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0-6-9 11:15:57


2020-06-08 18:58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過去博士生擴增浮濫,有「雞排博士」、「流浪博士」等問題浮現,博士新生註冊率僅六到七成,104學年起,教育部每年扣減大學15%博士班招生名額,另15%要求各大學自行調控,等同一年最多可減三成名額,造成許多大學的博士班名額腰斬。國立大學則是上演各個派系山頭的「搶缺大戰」,也導致高階人才培養落入困境。

這幾年教育部對新增系所都不提供名額,要求大學從校內的總量自行調配,儘管前幾年博士班的人數減少,但過去三年教育部每年扣減30%的研究生名額,造成許多大學的博士班名額腰斬。

為了提升高教競爭力、快速因應變化及需求培育人才,教育部2018年部分鬆綁大學招生總量管制,博士班三成名額、學士及碩士班兩成名額,改由各校自行調控,但學校必須配合「工科不減、餐飲不增」的原則。

教育部因應「五缺」人才培育政策,限制增設人才培育過剩系科,希望引導學校配合國家政策,培育五加二產業、AI及物聯網、半導體、資安、食安等領域人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如今,教育部又祭出新招,109學年度起,大學若要增設、調整一般項目提報作業事宜改由教育部會同相關部會進行專業審查,且鼓勵大學增設重點領域系所,並配合行政院及各部會因應「五缺」人才培育政策,限制增設人才培育過剩系科,希望引導學校配合國家政策,培育五加二產業、AI及物聯網、半導體、資安、食安等領域的人才。

也就是說,大學所有的系所增設調整,都必須報教育部進行專業審查,除可能有治絲益棼疑慮外,也恐阻礙大學校系及時應變調整的機動作為。

此外,回顧過去20年,每次訂出來的三缺、五缺,最後都變成「過剩」。如果是「五缺」國家產業的新設案,教育部是否應該至少送給兩個「真正的」產業專家審查,因為實務業者才是真正知道台灣未來5至10年產業需求的人。

說到底,這就是大學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因為員額受管制,國立大學的校方與系院頻頻上演「搶缺大戰」,殺得你死我活。私立大學為省經費,遇缺不補,找鐘點費超低的兼任教師強迫分擔。也因為這樣,許多流浪博士寧可放棄大學教職,因為他們無奈活在這樣一個少子化大學經費緊縮、知識貶值的國家與時代。

教育部對大學的管制則是無孔不入、綿綿密密,總量要管、學雜費要管、招生考試要管、畢業論文要管,學歷認證等都要管,甚至小到連大學畢業服樣式都不放過。

台灣高等教育衰退,其中最大的困境,莫過於政府的矛盾政策:一方面要大學有競爭力,一方面卻又不願放手,設下層層限制。對於增設系所,教育部確實應該做總量管制,但不需要限制各校學術領域的發展,採行更彈性開放的政策,這樣才能讓各大學發展特色,走出自己的路。

期盼教育部回歸到樸實的大學教育初衷,痛定思痛檢討過去十多年來大灑錢的高教計畫,應該如何找出更公平、有效的分配方式,是教育部、大學,教師必須共同思考的課題。

許多流浪博士寧可放棄大學教職,因為他們無奈活在這樣一個少子化大學經費緊縮、知識貶值的國家與時代

這一段話真的是道盡現在的本土博士生的困境。以物理系而言,學生都是為了研究的熱忱而讀博士班,而我實驗室畢業的博士生最後也都沒有辦法能留在學界。

現在要讀博士班的學生少之又少,只好用高額獎學金招收外籍博士生,為其他國家培養人才,想想也真的很無奈。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a785593
伯爵 | 2020-6-9 12:25:27

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之所在
問題出在沒有學士學位的人和甚至從沒念過大學的人居然也可以就讀碩士班,反映給教育部高教司得到的回覆非常官僚;高教司回覆學生資格是否符合這是由大學自行做決定,不必呈報給教育部。明確告知就是文化大學也是一樣。
在阿狗、阿貓都可以成為碩博士的年代,學士、碩博士起薪22K就不須覺得意外了,我甚至還覺得22K太多了。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0-6-9 15:33:28

a785593 發表於 2020-6-9 12:25
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之所在
問題出在沒有學士學位的人和甚至從沒念過大學的人居然也可以就讀碩士班,反映給 ...

好友的確有講到重點。我考大學的時代每年出生人口超過40萬,但是只有2萬多人可以上大學。

現在每年出生人口20多萬人,但是在學的碩士生超過15萬,你我當年的高中生還要多。

學歷貶值的結果就是現在低薪的惡夢!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hamidh
大公爵 | 2020-6-10 05:09:23

把讀書當作自我學習,修身養性就好了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0-6-10 07:59:12

hamidh 發表於 2020-6-10 05:09
把讀書當作自我學習,修身養性就好了

那是在衣食無虞的情況之下才會想要修身養性而讀書。

不然到學校讀書都是為了之後就業考量。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JFKSUKS
子爵 | 2020-6-10 10:25:19

錢很重要,只收割不耕種必死無疑
李元哲教改後,閩莖垌政府把教育視為“政治提款機”,只會收割別人的政績直到連根刨除為止
好險年輕人很好騙,騙完一批又一批,誰說少子化的,選票數持續飆高證明少子化一定和(川普認定的)氣候變遷一樣,都是假的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0-6-11 18:33:32

JFKSUKS 發表於 2020-6-10 10:25
錢很重要,只收割不耕種必死無疑
李元哲教改後,閩莖垌政府把教育視為“政治提款機”,只會收割別人的政績 ...

感謝好友閱讀我分享的新聞,但是我們還是必須遵守版規避免談論敏感的政治話題。

我在大學任教多年,我也不諱言的確某政黨在大學校園著力甚深,但是民主就是算選票,只能希望台灣能更好!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jkf798
威爾斯親王 | 2020-6-11 19:27:03

回顧過去20年,每次訂出來的三缺、五缺,最後都變成「過剩」。如果是「五缺」國家產業的新設案,教育部是否應該至少送給兩個「真正的」產業專家審查,因為實務業者才是真正知道台灣未來5至10年產業需求的人。

台灣高等教育衰退,其中最大的困境,莫過於政府的矛盾政策:一方面要大學有競爭力,一方面卻又不願放手,設下層層限制。對於增設系所,教育部確實應該做總量管制,但不需要限制各校學術領域的發展,採行更彈性開放的政策,這樣才能讓各大學發展特色,走出自己的路。

看了差點噴飯。

不過最後的結論下得很錯:期盼教育部回歸到樸實的大學教育初衷,痛定思痛檢討過去十多年來大灑錢的高教計畫,應該如何找出更公平、有效的分配方式,是教育部、大學,教師必須共同思考的課題。

公平就會無效,有效就不公平,可是總有許多人一廂情願地想魚熊兼得。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0-6-11 21:57:00

jkf798 發表於 2020-6-11 19:27
回顧過去20年,每次訂出來的三缺、五缺,最後都變成「過剩」。如果是「五缺」國家產業的新設案,教育部是否 ...

台灣高教的問題已經積難重返,就算是至少送給兩個「真正的」產業專家審查,也是於事無補。

台灣最不缺的就是專家學者,實務業者也多如過江之鯽,缺少的是具有國家宏觀概念的教育家。

說實在大學並不是職訓所,沒有必要幫業界訓練人才,一個健全的社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台灣領導者缺乏遠見,所以從政府政策到業界經營都在炒短線,高校的問題只是在少子化的因素下被突顯出來。

公平就會無效,有效就不公平,可是總有許多人一廂情願地想魚熊兼得。


好友這一句話我非常認同,但是事實上台灣就是在用公平、有效的分配方式處理問題。

在國立大學裡,不管你是在文學院教英文,還是在醫學院教臨床解剖學,薪水是一樣的。

這要是在歐美國家 ,文學系教授和醫學系教授的薪水可以差到好幾倍,做研究和不做研究的教授薪水差更多。

台大教授和台東大學教授的薪水也是一樣,但是生活費用差了多少,可是這樣的問題在台灣可以談嗎?

台灣教改20多年只是夢一場,只希望夢醒之後我們能夠真正的面對問題。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kf798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