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jkf798
威爾斯親王 | 2020-6-10 21:05:12


統一包辦了台灣人的生活,台灣人每天從醒來到睡著前,幾乎都脫離不了統一。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一家台南的小麵粉廠,50年後躍升全球第12大的食品帝國,旗下子公司規模有全台最大,更有亞洲最大,範疇遍及產業鏈上中下遊。統一為何能挺過食安風暴和不景氣,營收勝過美國家樂氏、日本明治,成為台灣人最熟悉的民生品牌?

每個台灣人,從早上醒來到晚上睡著前,生活幾乎都離不開統一。

早餐不管喝星巴克,還是瑞穗鮮乳配聖娜多堡麵包,都是統一;煮晚餐不管加大豆沙拉油,還是淋四季醬油,還是統一;睡前想吃個消夜,選擇依然是統一的肉燥麵或來一客。

不想在家,街頭巷尾都有7-Eleven,走遠點還能到康是美、家樂福,甚至時代百貨逛逛;懶得出門就賴在家,等黑貓宅急便送博客來訂購的書,這些店家和服務也全是統一開設,每天服務全台灣1500萬人次。


統一超商是台灣人熟悉的生活一景。(黃明堂攝)

這個構築台灣人生活型態的最大食品製造與流通集團,半世紀前,只是一家台南永康的小麵粉廠,由當年有中年危機的創辦人高清願,帶82位員工出走所創,當時沒人看好。

如今統一已非昔日的小麵粉廠,去年破4400億的營收,打敗宿敵日本味之素、明治,以及一票中國食品大廠,終於登上亞洲第一大,還淩駕美國穀片大廠家樂氏,晉升全球第12大的食品帝國。(見下表)

「我們很幸運,這個幸運來自我們因為強調『穩定』,創造出可以幸運的條件,」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點出統一躍上世界舞台的關鍵。



他,是兩岸擁有10萬名員工的統一集團現任掌舵者,也是國際化最大推手。

他最為人熟知的身分,是高清願獨生女高秀玲的夫婿。他35年前進統一,從國外部課長做起,7年前從岳父手上接下董事長大位。

或許歷經塑化劑事件,也可能先前統一超總座下台鬧得腥風血雨,羅智先公開露面的次數愈來愈少,只有在集團每年例行活動和股東會才現身。去年耶誕點燈活動「愛.Sharing」,乾脆不開放媒體發問,隨即快閃離開。

穩健經營,是招牌不倒的祕訣

低調沈潛的羅智先,破天荒親自書面回覆《天下雜誌》提問,滿滿6頁文字,提及12次「穩定」或「穩健經營」,這是他奉行不悖的決策原則,也是他最近和員工溝通的重點。

乍看之下,「穩健」並非多新穎、了不起的經營理念,反而還讓人感覺有些刻板老套,保守不開創。

但對羅智先來說,穩定絕不是無所作為的消極,而是一種不浮躁、要扎實的具體展現,也是謀定而後動的積極管理。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黃明堂攝)

「特別在充滿動盪的大環境,管理不確定的最好對策,就是穩定,能夠穩定,就能建設,就能進步,」羅智先也說過,為了穩健,寧可犧牲成長,一旦基礎打好,就算不想要,也會自動成長。

也因為羅智先恪守「穩健經營」的低調法則,統一在股本動輒300、500億,食品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不但安然挺過SARS、金融風暴,市值更持續成長,15年翻7.6倍,躋身《天下》50大企業集團中唯一食品業。

未來流通研究所協理林原慶分析,2013年後,統一的營業利益率都維持在4.18%至6.61%間,即使卜蜂、大成或天仁等業者在2014、2018年分別因食安風暴和景氣下跌,統一仍穩定成長。

「統一能不被世界級的大破壞打敗,說穿了,還是靠底子厚,」羅智先指出,統一有足夠條件以撐待變,靠的是50年來,以高清願為首,加上無數人打下的家底。

多角化佈局,遍及全產業鏈

統一的「家底」有多厚?

除了統一,統一超是全台灣最大零售據點,大統益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食用油提煉廠、統一實業專做飲料包材,是台灣最大馬口鐵廠,而台灣神隆則是全球最大癌症原料藥供應廠,還有專做國際貿易的德記洋行等等,包山包海,上中下遊都有。

這全是高清願多角化策略下的豐碩成果,也是統一快速成長、累積國際化動能的關鍵。

早在統一成立第10年,高清願就決定走多角化,勇敢跨出食品業。



高清願只有小學畢業,但想法很前瞻,他知道如果只固守本業,企業成長有困難,也沒辦法留住好人才。

窮苦人家出身的他,也是創業家,只要聽到有好生意可以投資,就會立刻付諸行動,所以統一在他掌權的時代,就是不斷擴張,開枝散葉。

多角化形塑統一多元化經營的能力,和操作多品牌的實力,但龐大的轉投資公司也衍伸出管理績效低落的副作用。

1999年的統一,版圖橫跨17個產業,轉投資子公司近400家,「統一子公司多到要換名片時,彼此才知道是同集團,」統一退休主管形容。

轉投資不善,子公司變拖油瓶

當時羅智先和高秀玲剛從美國返台進入統一總公司,股東會結束後,一位從小看高秀玲長大的長輩,也是統一資深股東走過來,緊握住她的手,激動地說,「阿玲,你們接下的是一艘破船。」高秀玲轉述這話時,眼眶瞬間泛紅。

統一表面看起來風光,每天打開報紙,不是有新投資,就是新公司開幕,熱鬧得不得了。但集團年營收超過1600億的背後,實質獲利只有10億,股價剩不到10塊,就像一艘虛有其表的航空母艦,沒有油料,沒辦法往前駛。

高清願也不是沒想過要改善營運。1982年更換簽證會計師事務所時,當時資誠所長賴春田就直言,「大牛歹翻身(台語)。」建議高清願該收的就收掉,不然找國際一流企業合作,做到產業頂尖。

向來以和為貴、很有人情味的高清願,實在下不了手。他年輕時在新和興布行當學徒,受老闆信任和提拔,所以後來的管理,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願意授權管理,給員工舞台發揮。

老統一人直指,並非每個轉投資都像統一超商,賠7年變通路龍頭,反正統一事業體龐大,耐得住賠,很多就這樣拖著,一年虧幾十億都有。

但羅智先很不一樣。他外派過美國統一餅乾公司,也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念企管碩士,奠定他美式思考的經營思維。


統一董事長羅智先重視績效,以利潤為優先,把毛利率低於30%的品項,統統砍掉。(劉國泰攝)

對數字在行的他,把賺錢擺第一。他不只給目標,細節也盯得很緊,半年、一年沒達成,不講情面立刻換人,就是要拴緊統一人的神經,這讓很多憨厚樸實的老統一人不能適應。

「他說出來的話很嚴厲,但不是心狠手辣的人,」一位統一人持平地說。

2007年,羅智先出任統一企業總經理,明知統一急於轉型、邁向國際經營,他一上任卻先透過聚焦本業,提升集團實力,「不調整好體質,缺少穩健的經營和獲利,就沒有走出去的本錢。」

二代接手,減法經營提升獲利

如果說高清願的經營是加法,那麼羅智先就是減法。

他全面清查集團旗下400家轉投資公司的財務狀況,陸續處分萬通銀行、統寶光電等100多家非食品和流通的轉投資事業。

他還拉出一條毛利率平均線,低於30%的產品,統統淘汰。上任迄今,集團原本6400個品項,被他砍到剩十分之一,毛利率從2000年的23.32%提高到去年的34.37%。

為了提醒員工不要亂開發商品,他還仿效美國冰淇淋品牌Ben&Jerry's,在網站成立「品牌墓園」,把夭折的產品送到虛擬墓園,要求主管每逢初一、十五要送朵花哀悼。「兩年內墓園竟躺了1000具屍體,」羅智先又好氣又好笑。

羅智先重視利潤,寧可做得少,被人下架,也要賺錢。

統一每年進口大宗物資,進帳120億,獲利只有2%,羅智先大手一揮決定不做,食糧事業群一年只剩3億,「只是幫人家搬貨,沒有附加價值。」

他還強勢要求通路,低價商品的售價不能低於包裝建議,也不能促銷,大潤發和全聯氣到把科學麵下架。「我們有自己的利潤要求,他們下架沒關係,只要產品好,消費者還是會去統一超商買,」一位統一人轉述。

除了績效,他也很重視制度。他認為經營企業靠制度和系統,才能永續經營,「統一因為人多,複雜度高,我能做的就是建立制度,讓組織盡量公平透明,」羅智先表示。

所以在高清願交出總經理大位給林蒼生,立下「年滿60歲必須退休、65歲正式退休」的制度,他鐵面厲行,即使他自己,或任何戰功彪炳的主帥都一樣。


統一創辦人高清願(中)交出總經理給林蒼生(左),林蒼生也循制度在年滿60歲交棒給林隆義(右)。(天下資料)

一方面年輕化,更重要還是求穩定,他致力打造一個人、事、物都能持續穩定的組織,他寧可人家說他不開創,也不能破壞統一的穩定,穩定決定一切是他最大的信念。

做好「三安」,確保穩定經營

唯一可能破壞統一穩定的就是安全。

對羅智先來說,統一已是全台最大食品和零售業者,不大可能發生系統性危機,但只要安全出任何一點小錯,再大的集團都可能一夕毀滅。

「我只擔心食安、工安和環安,這三安做好,統一不會出太離譜的事,」羅智先說自己只好像念經般天天叮嚀。統一台南總部的廁所,也貼著食品安全和品質控管的提醒。

不同於岳父政商關係良好,羅智先只要沒出差,盡可能排除應酬,回家陪妻小共進晚餐,還因此被封為「台南的隱士」,「他一心一意在經營公司,公文幾乎不會放隔夜,批示得非常明快,」一位台南幫董事讚賞。

不只台南幫成員服氣,外資也對羅智先很買單。

發生新冠疫情前,羅智先每年都親赴香港和新加坡,與機構投資人舉行說明會,也和大型基金一對一溝通,「台灣很少有CEO這麼做,尤其傳產業,」一位外資副總觀察。

羅智先擔任副總前,統一的外資持股比例不到10%,如今已經超過50%。這代表統一愈來愈國際化,需要更穩健的經營和獲利。

對島國企業來說,國際化和多角化一樣重要。

轉型跨國企業,搶進中日韓

羅智先接任執副後兩年,高清願就調派他兼任中國副董,整頓處於挨打局面的統一中國。

1992年才到新疆設廠的統一,已落後中國泡麵、飲料霸主康師傅一大截,本想3、5年就能趕上,卻始終被康師傅壓著打。

「統一中控賠7年,不是像統一超需要經濟規模支撐,而是不得其門而入,」一位統一人分析,魏家4兄弟主帥親征,決策速度快,統一事事回報台南總部,再由人在台灣的退休老臣遙控,根本來不及反應。

羅智先主導後,2008年在中國推出「鳳凰計劃」,企圖讓虧損累累的方便麵浴火重生。

他大量晉用對統一中國效忠多年的優秀陸籍幹部,羅智先也觀察,大陸創造業績容易,賺錢反而難,不如從過去品項,挑出幾款重新塑造,打高價位區隔市場。

統一把原本只在四川賣的「老罈酸菜牛肉麵」,逐步推向全中國,沒想到一炮而紅,原本不到10%的方便麵市佔率,逆勢翻成16.8%的歷史新高。

擒下方便麵半邊江山的康師傅不甘示弱,推出包裝同為紫色的「老壇酸菜牛肉麵」應戰,還附送一根火腿腸。兩強戰火一來一往,鬧到國台辦出面調停。

眼看「發展高毛利品牌」的策略奏效,統一不再跟進價格戰,乘勝追擊推出湯達人、小茗同學等更高價品牌,2015年賺進8.35億人民幣,獲利成長兩倍,統一中控也成為統一超之外,統一集團另一隻金雞母。

在中國站穩腳步後,羅智先認為統一接下來的戰場,仍是亞洲為主的海外市場。

他想打造一條北從日本、韓國,南到印尼的走廊,稱之為「亞洲流通大平台」。

2018年底花70億併購韓國熊津食品就是第一步。「這對以往不擅長參與國際競標,又強調成本、作風保守的食品業來說,非常不容易,」外資很驚艷。

這象徵羅智先已成功把一個本土集團,翻轉成不斷向外併購的國際集團。

羅智先十幾年前一手成立的「併購小組」,就是統一未來打國際盃快速壯大的祕密武器。

至於最大的隱憂,則是人才。

除了缺乏策略性的高階國際人才,統一在越南、泰國、菲律賓和印尼20多年,也沒培養出像陸幹般優秀的在地人才。

育才、留才是轉型一大挑戰

老統一人觀察,羅智先也曾試圖從外面挖角國際人才,或招聘有國際高學歷的年輕人進統一,可惜多半不適應統一文化主動求去,「如何提供舞台,讓他們去歷練,容許失敗,不是只要人乖乖聽話。」

統一另一個挑戰,則在貢獻營收近五成的金雞母統一超身上。

統一超連續六年是勤業眾信全球250大零售商的台灣唯一入榜者。

但跟國際比,統一超近5年的複合成長率為4.5%,輸給全球前十大的4.9%。

回顧統一超在前總經理徐重仁離開、羅智先接管的這8年,在績效至上的調體質過程,獲利數字屢創新高,但數位和全通路轉型卻落在競爭者之後,難免讓人有扼殺創新能量的疑慮。

「從上到下都怕犯錯,不敢嘗試,」一位前統一超主管分析,製造商能靠長銷商品維持穩定獲利,天天和消費者接觸的零售商,能不想辦法吸引消費者上門嗎?這絕對是羅智先需要面對的質疑。

對於未來發展,羅智先和9年前接管美麗事業的高秀玲,體認到品牌的重要,開始幫統一集團轉型,方向不是食品,也並非零售,而是聚焦生活產業。只要有生活,就有統一表演的機會和空間。

未來從生活需求層面下手

羅智先的論點是,有人類就有生活,市場隨時會成熟飽和,但人類對生活也有不同需求層次追尋,市場也有待開發。

他不急著開創新事業,而是在現有基礎上,持續強化和深化,這都是在蹲馬步,從每天看似簡單的工作和流程,進行最大的創新。

「如果我們經常拿麥克風對外說話,就沒時間埋頭苦幹,」羅智先認為,服務業就該多做少說,消費者才是主人。

高清願曾許願,2017年統一可以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食品集團。

羅智先還尚未達成岳父心願。但他始終相信,只要統一穩定成長,一旦競爭者不注意,最簡單的事,馬上變成最不簡單的競爭優勢,世界第一也將手到擒來。


羅智先
出生/1956年
接班/2007年接任總經理、2013年接任董事長
現職/統一集團董事長
學歷/成功大學外文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MBA
經歷/台灣廣告公司(現為台灣電通)AE;DeBeers駐台業務經理;統一國外部課長、統一美國餅乾公司業務、統一投資副總暨董事長特助、低溫事業群協理暨行銷企劃室主管、副總、執行副總、總經理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最近在申請好市民勳章,請幫忙送顆愛心,我也會回送的~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9377755-1-1.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