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lmaa
男爵 | 2020-7-7 14:04:18

-------------------------------------------------------------------------------------
近日網路上流傳耳石復位術的教學影片,教導民眾如何自行減緩眩暈,李宏信提醒,耳石復位術屬於醫療行為,擅自照做可能會提高病情的嚴重性。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2020-06-30

1名33歲林姓女子從去(2019)年下半年開始,經常不明原因感到天旋地轉,眩暈時常伴隨著噁心嘔吐、全身不適,就醫時才被診斷為耳石鬆脫,該女子在治療期間遲遲不見好轉,因此自行上網參考「耳石復位術」教學影片,並試圖照著影音內容模仿,沒想到反而引起更嚴重的暈眩感及緊張發冷的體虛感,緊急轉往求助醫院急診治療,才終於穩定下來。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耳石鬆脫即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常見發病原因為頭部受到撞擊或耳蝸動脈缺血,導致橢圓囊內的耳石從底部的膠質層鬆脫,耳石隨著內淋巴液回流,沈積於其中1支半規管中,患者只要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耳石就會因重力或慣性因素,繼續帶動半規管內的淋巴液,讓患者在頭部停止轉動時,產生眼震及眩暈。


近日網路上流傳耳石復位術的教學影片,教導民眾如何自行減緩眩暈,李宏信提醒,耳石復位術屬於醫療行為,擅自照做可能會提高病情的嚴重性,使得病況更加複雜,要治療這類型眩暈症,必須先由相關專業醫師確定耳石沈積在哪1支半規管,才能對症進行耳石復位治療。若無法確定沈積處,就貿然進行錯誤方位的復位術,恐將耳石轉到別的半規管內,甚至造成更多處的耳石沈積。


除了耳石鬆脫可能導致眩暈症產生,與眩暈症相似症狀的疾病很多,其中以梅尼爾氏症為較常見,也是誘發眩暈症的最主要病因。李宏信表示,這類眩暈患者通常因內耳淋巴液分泌旺盛,導致內耳大量積水,壓迫內耳纖維神經,血流又因膽固醇、血脂過多而受阻,生活壓力大也可能促使血管緊縮,若內耳組織缺乏血液、營養供給,容易造成神經萎縮、壞死,眩暈症發作頻率因而增加。


李宏信說明,在治療梅尼爾氏症患者時,會透過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幫助打通血路、增進血流運行,並投以滋養內耳神經的藥物輔助,待內耳血管逐漸恢復正常血液供給,且內耳神經恢復功能後,內耳的平衡系統也會逐漸恢復作用,若患者的內耳淋巴積水情況較嚴重時,可搭配利尿劑,以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水分,降低淋巴液積水的壓力問題,緩減症狀。或也可考慮內耳減壓手術,但仍有可能復發。


通常眩暈患者只要持續服藥控制,就能使內耳的循環通暢而獲得改善,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建議,無論眩暈症的病發原因為何,患者都應以醫師的治療和醫囑為優先,不應自行參考網路流傳的治療方式或服用健康食品,否則恐增加醫師後續治療難度,在醫師治療同時,應維持良好的生活及睡眠品質,早睡早起,並搭配營養均衡的飲食,才能早日康復。
-------------------------------------------------------------------------------------
關鍵字:耳石、眩暈、壓力、耳鼻喉科、李宏信醫師

引用來源:https://healthmedia.com.tw/main_detail.php?id=46193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gebygeby1 + 2 就剩這兩分^^將就吧

總評分: 名聲 + 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gebygeby1
王室 | 2020-7-7 15:48:57

這真的很痛苦~天地倒過來一般~運氣好時旁邊有人可盡速就醫~運氣不好時只能受苦等到有人才能得救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gebygeby1
王室 | 2020-7-7 15:51:45

gebygeby1 發表於 2020-7-7 15:48
這真的很痛苦~天地倒過來一般~運氣好時旁邊有人可盡速就醫~運氣不好時只能受苦等到有人才能得救 ...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