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0-9-17 14:16:46


2020-09-17 12:40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教育部8月公布「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下課不得實施管教措施等條文,引發爭議,有老師擔心恐爆發「學務、輔導行政大逃亡」。教育部昨緊急發出「最速件」公文補救,表示將重新檢討文字內容後再頒布。

第一線教師得知後肯定,政府願意正視問題代表「還有救」,但關鍵是應增加學校輔導專業人力、導入親師協力的校園管理規範,「政府該做的事很多,別再出亂子累死現場老師。」

教部:原條文用字「易生誤解」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引發國內兩大教師組織不滿,全國教師會認為窒礙難行,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也認為有許多矛盾之處,不少第一線老師更感焦慮,尤其是「除有特殊情形外,教師不得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前項之管教措施」,多數老師認為法規沒有說清楚什麼是「特殊情形」,將使教師因擔心踩紅線,下課時間完全不敢管教。

教育部解釋,上述條文是參照「兒童權利公約」,維護學生的休息及休閒權利,希望教師不要以「限制下課」作為管教手段,但也坦承原條文用字「易生誤解」。

教師團體:根本是教部找台階下
全國教師會副秘書長李雅菁說,教育部的辦法訂不好,等學校老師反映難以實施,又不願意承認錯誤,只好用「易生誤解」來找台階下。

全國教師工會理事長侯俊良表示,用「兒童權利公約」檢視輔導管教注意事項,程序上有其需要。但仍應回歸輔導管教的執行面考量修正。兒童的表意權應尊重,但仍要權衡輔導管教的妥適性,不宜直接用表意權為由,失去輔導管教的目的。

侯俊良說,教師法授權學校訂定輔導管教辦法,教育部的注意事項則是學校訂定校內辦法的參據。修正後的注意事項,「學生異議就必須調整或停止處罰措施」及「不得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管教」,將使教育現場執行輔導管教時無所適從,甚至可能讓教師及學生都錯過最佳輔導管教時機。

要是規定不改 問題恐都丟學務、輔導
另有不少老師擔心,辦法可能造成另一波「學務、輔導行政大逃亡」。新竹市建華國中教師謝宗翔表示,教育部的政策一再站在所有老師對立面,再要求學務、輔導人員參加一個又一個的研習,但原本包山包海的行政業務一樣都不會變少。原本的辦法如果都不改,不管是學務、輔導行政人員還是班導師,就是個個逃得遠遠的。

台中市何厝國小總務主任蔡昌樺說,若依照原規定,可能級任老師無法管,兩手一攤就丟給行政處理,變成學務處或輔導室要去收尾,但學務處和輔導室依法也是很難管,「恐變成另一波行政大逃亡」。

花蓮縣源城國小教師唐宇新也說,學校的心輔人員人力不足,加上現在懂得在管教時運用心輔技巧運用的老師少之又少,教育部應認真思考,在師培階段提升準老師的心輔能力。

家長團體:下課時間、特殊情況 該有明確定義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彭淑燕建議教育部,應對「下課時間」和「特殊情形」有清楚定義及規範,否則容易各自解讀、產生矛盾。尤其未來老師可能將需要輔導管教的學生,都送到學務處、輔導室,兩單位的心理、輔導專人力配置也應一併被納入評估。

「過去大家都認為輔導處是涼缺,現在可是苦差事。」新北市新莊國中輔導主任陳信政無奈地說,輔導處人力非常不足。導師無法管教或輔導孩子時,就送到學務處或輔導處,輔導處人員幾乎每天都忙到很晚才下班。除要輔導孩子還要填一堆報表、辦理宣導和演講,還要負責和家長、老師、學生溝通,還可能碰到不負責任的家長。

人本:檢討輔導制度 別賦予不必要任務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也贊成輔導管教辦法要仔細討論,紅線也要畫清楚,並呼籲教育部應一併檢討學輔人員制度,校方或官方不要賦予學輔人員「不必要的任務」,譬如在校門口開學生紅單、登記班級整潔秩序比賽、愛校服務時到校值班等,再討論學輔如何發揮功能,才更有意義。

教育部決定重新檢討,第一線老師感謝又無奈。「教育部自己畫錯重點,就別再玩文字遊戲。」宜蘭礁溪龍潭國小教師廖世凱說,教育部以「用字易生誤解」搪塞,根本是錯把馮京當馬涼;與其設下層層法令箝制老師,不如協助建立校園輔導管教的安全網,「處罰與管教是手段,親師合作解決問題才是治本良策。」教育部該做的是積極協助學校建立輔導管教上親師合作的具體措施。

給學生表意權 也該注意其他學生的受教權
唐宇新也直指教育部「自打嘴巴」,辦法文字太狹隘,導致基層教師大反彈,才會突然大轉彎。他說,學生問題百百種,最難處理的是心理障礙及情緒障礙,如果老師沒拿捏好協助與輔導策略,師生都可能受傷害,若再碰到不願配合的家長,教師更無能為力。

他表示,教育部在審視管教辦法、授予學生表意權時,也須注意到其他學生的受教權。

馮喬蘭也提醒教育部,若原意是「不可以罰不準下課」,就應該寫明白,例如不可以在下課時間罰寫、不可以在下課時間罰站等,不要扭扭捏捏、語焉不祥。

「大家對於管教的想像範圍太廣、太亂。」馮喬蘭指出,所謂的「管教」措施,在教育現場就是「處罰」,例如站立反省就是罰站,適當增加作業就是罰寫,要求課餘從事可達成管教目的之措施就是愛校服務。辦法中的文字「留太多空間」,通通要重新檢視,回歸教育。

這是我昨天分享新聞的後續,想不到教育部放風向覺得反應不好,立刻唾面自乾,這也算是知恥近乎勇。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12645516-1-1.html

只是拜託下次教育部的這一些專家學者,擬定教育政策之前要和基層成老師和家長多多溝通,不要只在像牙塔裡面看世界,如果這樣朝夕暮改的政策經常發生,教育部的官員只會讓人民看不起。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頭像被屏蔽
陳小芭
封鎖帳號 | 2020-9-17 15:19: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