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idwang
王室 | 2020-11-12 10:27:39

2020-11-11 20:00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即時報導
4-4.png
台股示意圖。 報系資料照

台股今天攻頂,權王台積電(2330)雖然大漲,但金融、塑化股也功不可沒,反映在台股ETF,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元大台灣50(0050)今天收盤價達108.75元,領先台積電「創高」,投資0050的16多萬名投資人也全數賺錢!

台股今天創高,但台股掛牌眾多ETF中,卻不是所有買台股的都跟著攻頂,其中,0050就是創新高的代表,另外還有同樣連結台灣50指數的富邦台50(006208)、元大MSCI台灣(006203)、富邦摩台(0057)、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富邦公司治理(00692)、永豐臺灣加權(006204)、第一金工業30(00728)等原型ETF也攻頂。

槓桿ETF在台股連漲時漲更兇,不用說也是創新高的標的之一,如元大台灣50正2(00631L)、國泰臺灣加權正2(00663L)、富邦臺灣加權正2(00675L)及群益臺灣加權正2(00685L)等都創下收盤新高價。

不過較值得留意,還是台股原型ETF中,僅有部分標的能在今天攻頂,而非所有ETF全面升天,對此投信法人分析,關鍵就在今天領漲標的中,除了台積電,還有非電子的金融、塑化股,因此有台積電但權重不那麼高、同時又買入其他權值股的ETF,才會在今天齊步攻頂。

相對於前波台積電猛漲,高含「積」量的ETF跑第一,近期盤勢轉向低基期股補漲,就有利涵蓋多種權值股的ETF。而這也帶來一個意涵:就是有意長期投資台股的投資人,值得思考究竟要在單一強勢股配置很大、很大的權重,還是要分散較多股票來追求不那麼激情、但能在不同循環都受惠的標的。

事實上,在台積電漲勢擴大,台股已無可避免要給台積電相當大的權重,多數台股ETF朝向「高含積量」發展可能是大勢。如0050也已經有近半投資台積電,大盤型的永豐臺灣加權亦接近三成,不過相對於投資權王高達七成的富邦科技(0052)仍相對少。

以今天為例,富邦科技同步跟著台積電上漲,接近歷史高點不遠,但就差那麼一點點,沒有跟著大盤攻頂。相對地,也有沒有買台積電,卻很受惠金融股大漲的國泰股利精選30(00701)、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近期表現明顯跑贏大盤,正和創高的ETF有多種不同對比。

法人認為,投資人究竟要買哪一種台股ETF,對台積電或特定族群有沒有很大的興趣,或想隨市場自由機制(如市值型ETF)汰弱留強、抑或想要更分散的大盤型投資,是三個值得思考的方向。如果想要同時買1、2個ETF來分散風險也OK,但不用買到3、5個那麼多,畢竟多數台股ETF買來買去,成分股也很重複。
4-5.JPG
資料來源:CMoney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5007539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img]看完文章後,麻煩請在感謝列表處,點一下[/img]愛心
回覆 使用道具
toradora99
威爾斯親王 | 2020-11-12 11:48:56

多數台股ETF買來買去,成分股也很重複。

呵呵,就是要推出商品嘛,證券商賺的就是手續費、保管費,都知道成份了,自己做資產配置不就省下一筆錢了。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270055 + 20 我很認同+1
angus5168 + 20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0-11-12 13:44:32

toradora99 發表於 2020-11-12 11:48
呵呵,就是要推出商品嘛,證券商賺的就是手續費、保管費,都知道成份了,自己做資產配置不就省下一筆錢了 ...

好友看得透徹,金融業就是要不停的推出產品,不然光靠一兩趴的房貸怎麼可能會賺好幾千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20-11-12 16:07:36

toradora99 發表於 2020-11-12 11:48
呵呵,就是要推出商品嘛,證券商賺的就是手續費、保管費,都知道成份了,自己做資產配置不就省下一筆錢了 ...

現在ETF一大堆

都搞不太清楚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20-11-12 16:08:11

732 發表於 2020-11-12 13:44
好友看得透徹,金融業就是要不停的推出產品,不然光靠一兩趴的房貸怎麼可能會賺好幾千億! ...


推出新產品



炒房地產

跨國開銀行

才有機會賺更多的錢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0-11-12 16:29:01

idwang 發表於 2020-11-12 16:08
推出新產品


投資都有風險,只有收手續費穩賺不賠。

不過當初我沒有買台灣50還真是個錯誤。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