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0-11-15 09:06:22

221.jpg

雖然川普誓言「法院見」以求翻盤,但是美國第 46 任總統換上拜登的名字,應該是板上釘釘了。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雖然與台灣主流民意悖離,還鬧出網軍出征美國在台協會的莫名插曲;不過,台灣人有個好習慣,情緒發洩後,回神也回得很快,川普暫且擺一旁,還是賺錢比較重要,與拜登政策連結的投資變化,才是當下重點。

有趣的是,大選前台灣人普遍挺川普,因為這一年來美台交情升溫,兩岸關係惡化,台灣人便把情感投射到川普身上,拜登就彷彿是親中邪惡的勢力。這種信念一直延續到美國時間 11 月 3 日大選投票結束後幾日,直到拜登當選幾乎成了定局,突然間,主流民意的風向又變了──拜登,可能跟我們想的不同!

聚焦美中政策  去中化去美化重新思考
這其中,台灣投資人最關心的主軸,其實就那麼一個──拜登的美中政策後續如何發展?因為這恐將影響到供應鏈重組、台商回流,還有之前被貼上去中化、去美化標籤的股票,整個投資決策可能都要重新再思考。

「拜登,應該是近年最弱勢的美國總統」,這句話,出自許多採訪對象之口,大夥會這麼認為,源自三大理由:第 1、拜登不僅高齡 77,而且健康狀況有疑慮,還有人擔心做不滿任期。第 2、美國總統會受到參議院與眾議院的制衡,拜登所屬的民主黨雖掌控眾議院,卻未能取得參議院多數,「分裂的國會」與川普在選舉中仍擁有的高支持度,都讓拜登必須顧及在野黨的民意。

第 3、大選前拜登父子就不斷傳出與中國關係密切的爭議,有遭到調查的可能。其實還有一點,算是預期心理,因為川普的個人色彩太濃、歐巴馬的個人魅力較強,擅長外交斡旋的拜登,相對上就弱了些。

弱勢總統  短期內難翻轉大局
而這個前提,對於評估所謂的拜登政治經濟學落實的進度與成效,可能有很大的影響。

「很多人會認為,川普與拜登就是相反的人,這是經營企業或一般生活上才這樣想,但政治不是這個樣子,政治上的板塊移動,不是換人就換腦袋,因為已經在這個局中,已經形成一個氛圍,有脈絡有政治基礎,不是換一個人就換掉。」曾擔任美國華府執業律師的兩岸政策協會理事長譚耀南提醒。


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原本大家擔心拜登當上總統,會親中、對台灣不利;最近整個風向卻又倒轉,演變成,拜登還是會延續前朝對中國強硬的策略,自然也不會刻意把台灣給賣了!原因就在於,拜登這位弱勢的總統,就算是接下來組建團隊,也要經過國會的核準通過,而分裂的國會會制衡他的人事命令,間接牽動政策方向,很難為所欲為。更何況,拜登是外交專業出身,偏好多邊主義,合縱連橫多方慢慢協商慢慢談,就算想改變什麼,至少要個半年一年的。

「我認為,美中關係會有 6~9 個月的蜜月期,」《財訊》專欄作者愛榭克這麼說。譚耀南也認為,按照慣例,新任美國總統現在要忙著組團隊,交接政權,等到所有人都通過國會核準任命,政策輪廓也漸漸明朗,「有變化已經是明年下半年的事了」。

道理不難懂,競選期間,雖然拜登被認為相對親中,且表現出對川普的中國關稅政策以及中美供應鏈脫鉤並不埋單,可是他的中國政策會走什麼路數?還未明說。可以確定的是,美國主流民意對中國不滿的情況下,政治情勢讓拜登不能放軟。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新政府一開始的政治算計也必須從硬開始,然後再慢慢盤點協商。這也是為何現在外界的共識是,拜登短期內會保持現狀,維持對中國強硬的立場。

只是,硬歸硬,甚至美中關係已經覆水難收回不到當初,但是只要不再如川普般出招暴衝,就足夠讓中國喘息了。另一方面,中國實則也在期待一個新的美中關係,「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是中國最節制的時候,會對美國很 Nice」,另一位長年往來中美台的專家也這樣表示。

資金行情持續  明年上半年前仍看多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市場最怕的是不確定性,如今美國大選大致底定,美中關係可能暫時不會有更多矛盾,加上輝瑞宣稱新冠疫苗有突破性發展,那麼 2021 年上半年的環境,理論上的確是利於股市的。從另一方面來看,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之故,經濟數據基期很低,明年第一季與第二季的成長性定然好看,也會營造股市偏多的環境。

另一個支持明年上半年股市偏多環境的理由,就是最關鍵的資金行情。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總統大選後宣示,聯準會將用所有強而有力的工具來支援經濟,同時維持一段長時間低利水準,意味著資金行情將持續下去。


曾是退休基金操盤人的星旺投資總經理鍾景星彙整,目前有三大利多推動股市續揚,首先是超低利環境;第 2 是實體經濟成長有回溫趨勢;第 3 則是政府持續救市。目前全球貨幣量化寬鬆規模超過 20 兆美元,是過去金融海嘯的好幾倍。

可以說,目前除了疫情干擾之外,美國大選造成的短期波動,已經不構成威脅。大選前,許多投資人陸續獲利了結,此刻眼見大勢幾乎底定,也開始布局明年的投資標的,此時,拜登經濟學相關的股票,會是一個參考。

只要稍稍注意過拜登競選政見,大概都知道,潔淨能源、零碳排放是最大的政策,反射到股票,即是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新能源股。另外,這次美國科技巨頭捐款給拜登的金額不小,顯見彼此的溝通沒有太大障礙。長期觀察華府的專家認為,「拜登對待華為這些出貨管制的問題,著眼點並非中國,而是如何讓美國科技產業得到最大利益,並且在對中國強硬的情況下,讓美國損害降到最低。」

追索台股路徑  科技股仍是控盤主流
易言之,尖端科技業仍會是投資主流,半導體、5G、AI 等都是投資布局的要點。不過要注意的是,台灣之前因為供應鏈重組議題,分成所謂去中化、去美化概念股,如今美中關係有重新轉圜餘地,評價會被重新檢討,兩個陣營本益比的消長,會因為拜登對中國政策的逐步明朗,而有所調整。還有,疫苗露出曙光,投資人對經濟恢復正軌存有期待,先前因疫情大漲的宅經濟等受惠股,若是股價位階已高,也要注意法人評價的變化。

此外,中國若是真能喘一大口氣,那麼今年積極走內需循環的成效,會贏得更多注意,如果內循環成效更佳,今年因為中國市場而股價大跌的公司,接下來有沒有再起的機會,也可以追蹤。不過,明年上半年環境雖有利於股市,惟一旦拜登的團隊到位、政策明朗,也意味著市場的變數開始增加,時間點估計會在明年中。至於另一個被認為會衝擊股市的重大變數,也就是拜登的加稅政策。由於參議院可能由共和黨掌控,短期內想闖關並不易,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變數仍是存在,需再觀察。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toradora99
威爾斯親王 | 2020-11-15 09:51:14

稅制和財政不看好,提高個人與企業所得稅率上限,只能課到個人,企業有專業服務會計能避稅,針對大型企業和富豪階級課重稅也是一樣的道理,你以為美國富豪喜歡作慈善嘛,那是寧願拿去給自己想給的機構來節約稅務也不願白給政府。從心態上來說,我把錢拿來做好事,不然就要被政府白白搶走又得不到好名聲,你把大型企業跟富豪逼緊了,他們就移民出走了。
當然也有好人啦,像巴菲特跟比爾·蓋茲,我就服氣了,負面案例也有,川普就是資本家最好的榜樣了。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270055 + 20 我很認同+1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0-11-15 10:54:03

toradora99 發表於 2020-11-15 09:51
稅制和財政不看好,提高個人與企業所得稅率上限,只能課到個人,企業有專業服務會計能避稅,針對大型企業和 ...

提高稅率本來就只是受薪階層受害,有錢人和大企業避稅的花招可多了。

在台灣也是一樣,大企業都有設基金會做慈善,然後捐錢給自己的基金會可以抵稅,還可以估名釣譽。

不過這也沒有辦法,這就是有錢人和小老百姓之間的距離。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20-11-16 09:50:25

「拜登經濟學」

應該是他要請哪個人當相關財經首長來決定

因為看起來

他的腦有一點不好使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0-11-16 12:11:02

idwang 發表於 2020-11-16 09:50
「拜登經濟學」

應該是他要請哪個人當相關財經首長來決定

最起碼拜登願意再回到巴黎協議的規範,善盡一個大國應該的國際責任。

只要能夠找到適當的幕僚,拜登腦袋好不好使也就不這麼重要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