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pank
大公爵 | 2021-3-13 09:32:33

2021-03-13 08:00 聯合新聞網 / 金大佛


天光微亮的南門圓環,正開始醞釀日常運行的能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季節流轉如梭,然有些人事物衰老了,卻仍舊屹立著。

  圓環旁的那間杏仁茶店,不,實則連「店家」的標準都遠不及,若從嚴審視,說是「路邊攤」也很勉為其難。炭爐、鐵桶、鐵壺、鋼杯、塑膠椅等簡易道具便組裝好一樁生意,這一做就是近九十年的歲月。沒店名、沒店面、沒舒適桌椅,老闆如遊牧民族似的擺攤,人客逐老闆而聚、圍爐般地喝起杏仁茶。無視人車熙來攘往,彷彿無形之中有道結界,將現代化都市、古早味飲食方式一分為二,遂成了嘉義清晨限定奇觀。

  據聞,炭燒杏仁茶從日據時代就已開張,無嘉義人不曉。在地友人說早期採在嘉義市區沿街叫賣的方式,後來才於南門圓環定時定點販售,客人故索性稱其「南門炭燒杏仁茶」;現任老闆為第二代傳人,承襲父親熬製杏仁茶的傳統工法與經營模式,未曾有移駕他處的念頭,更無開店意願。炭燒杏仁茶營業時間約莫從清晨五點四十分開始,最遲十點打烊收工。不過,前來「找茶」的熟客不計其數,有連吃四、五十年也不厭倦的老伯,自備保溫杯來外帶的上班族,以及充足氣力後,再至附近菜市場進行採買的婆婆媽媽。加上近年越來越多外地人會專程前來朝聖「嘉」庭式早餐,提早售罄已是常態,早起的人兒才有杏仁茶喝。

炭燒杏仁茶連像樣的攤子都沒有,更遑論菜單,直接跟老闆點餐即可。初來乍到若摸不著頭緒,跟著在地人喊:「一組!」準沒錯。這裡僅有杏仁茶配油條的組合,至多是杏仁茶加不加蛋的分別。點完餐後,老闆與老闆娘各司其職、熟稔地開始張羅,動作遠勝知名速食店的得來速服務,我們才剛入座,杏仁茶與油條便已成雙成對送上面前了。

  有別於市面上的杏仁茶多以南、北杏調和,這裡僅選用北杏仁,手工除去外層的皮,加入在來米。老闆至今仍遵循古法、以炭燒方式來熬煮杏仁茶,長時間的淬煉之下,帶出四溢的香氣,呈現原食材天然甘醇的滋味。茶湯略帶點透明的白色,趨近米湯的色澤,喝起來口感滑順,流露淡雅的米香。

  杏仁茶加蛋,相傳為內行人吃法。老闆只取蛋黃,加點鹽巴以防吃了生雞蛋脹氣,用筷子快速攪拌後,再倒入熱呼呼的杏仁茶。原本白皙剔透的杏仁茶染成恰似蛋蜜汁的模樣;然多了蛋黃加持,不單增添了杏仁茶濃度,也平衡了原味稍高的甜感。不過,老饕吃法,不見得人人適用,端看自身飲食習慣與喜好。

追溯杏仁茶與油條這對天作之合,發現早在1910年代便已是普及於臺灣社會的解饞點心,甚至曾於2004年擔綱國宴上的佳餚。不過,我倒覺得相較在大雅之堂隆重地品嘗,隨興坐在路邊與陌生人大啖此黃金組合更加有味(包含趣味)。

  簡單的杏仁茶與油條組合,與老闆從容俐落的身影,數十年如一日,總能讓歸鄉的遊子,徬徨家鄉因時代洪流沖蝕跟著變遷之際,成為內心安定之所向。高齡80歲的老闆表示女兒沒有傳承意願,意味南門圓環上映的古早味晨間劇,將會在這一代落幕。儘管無限惋惜,但深信炭燒杏仁茶的滋味,將永存於嘉義人心底;每一場簡單而雋永的早餐日程,都是參與者共同的,獨「嘉」記憶。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alan173927637 + 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艾潘克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