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pank
大公爵 | 2021-3-25 08:43:38

2021-03-25 07:09 聯合報 / 記者劉星君/屏東即時報導

屏東縣教育處原住民課程發展中心歷時4年編撰全國首套原住民排灣族本位教科書,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全校使用這套教材,今年六年級畢業班是這完整從一到六年級使用這套教材的首屆學童,他們充滿自信又驕傲說「我的課本跟別人不一樣!」除了學科知識,更多了對文化認知。導師楊萍陪伴這班六年,扮演「師傅老師」角色,跟學童們一起成長。

屏縣原住民課程發展中心主任、長樂國小校長陳美鈴說,排灣族本位教科書2018年10月編撰完,國語、英語、數學與自然,共44冊99本,排灣族本位教科書完成後,接續魯凱族本位教科書,預計在明年7月底前完成。

「編輯教材從零開始,學科和文化知識融入」陳美鈴說,教材編輯,田野調查、訪談耆老,結合課綱規範,從當地取材,國語課本結合原民故事,也引用原住民作家作品。

「橫向廣面、縱向深化」陳美鈴說,她以國語課文「奔跑吧,蝴蝶」,描述三地門鄉孫女打破VUVU(排灣族語奶奶)一百公尺跑步的紀錄,文本描述提及「蝴蝶」圖騰對排灣族意義,同樣情境也應用數學、自然科。

導師楊萍是排灣族,她說,排灣族本位教材,讓教學有方向「用民族文化教育學生」,孩童與長輩們有連結,「隔代本來是我們的弱勢,隔代變成優勢」,教材讓凋零的文化有生命力,她也邀請部落長輩們到學校,也讓孩子們走進部落。

「上課只有粉筆與課本」楊萍說,她花更多時間備課,不被書商華麗的教材綁架,了解孩子需要,課程與生活連結,孩子學習落實生活中,她設計教學流程,讓其他老師們了解備課方式。

許多人常問「用這套教材跟得上嗎?」楊萍說,6年來,她看到孩子的自信心與長輩互動增加,「先喜歡自己族群,才能更容易接受不同文化」;原民課程編輯戴伶娟曾在地磨兒國小當代理老師,她不是原住民,從編輯到授課者,她說,老師扮演轉譯角色。

地磨兒國小六年級學童羅羿勛、黃宥熏、陳錫佑與楊恩熙分享,上課變有趣,其他學校同學看到他們的課本「都用超羨慕眼神」。黃宥熏說,了解排灣文化,也跟長輩多了話題。「數學變得生動,更容易理解!」陳錫佑說,他原本不喜歡自然,自然課本的故事讓他聽得懂,提高學習動力。羅羿勛說,學習知識也學習原民文化。楊恩熙說,課本讓她容易理解學科知識,貼近生活。

陳美鈴說,排灣族本位教材持續滾動修正,教育部國教署、桃園市、澎湖縣府等都有索取這套教材,做為原住民民族教育教材使用。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艾潘克
回覆 使用道具
fu690606as51468
伯爵 | 2021-3-25 09:29:58

白癡~不如教小朋友中南半島的語言~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