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MingHungWeng
王室 | 2021-5-5 17:29:59

2021-05-05 16:29 聯合報 / 記者江婉儀/新北即時報導


中和工務段長游旻達表示,初期發生事故是因為用路人對路況不熟悉,目前已將雙向道路的彈性護欄各退縮78公尺,剩下70公尺,增加用路人對路況不熟的緩衝空間。圖/公路總局提供

公路總局5月2日在淡水關渡大橋設置彈性護欄,實施出口分隔分流措施,但才完工啟用就頻出事故,新北市交通大隊統計,2天就發生6起車禍,公路總局今天已將護欄拆除一半,公路總局表示,目前接獲各方改善建議,會將橋面地面分流標字及預告指示標誌等方向補強,但護欄不會全數拆除,實體分隔仍有必要。

關渡大橋車道配置特殊,主橋末端分別銜接兩出口匝道通往不同方向(北側往淡水、台北;南側往五股、八裡),總計4個匝道,用路人常於接近匝道分流處才變換車道,造成短距離內車流交織嚴重,時常發生擦撞。

為改善出口匝道交織情形,公路總局在關渡大橋雙向道路設置約296公尺長的彈性護欄,但因施工廠商先完成護欄,指標沒有同步完成,導致用路人因不熟路況,在2、3日總計發生6起事故,近日地方也對是否設置護欄引發討論。

支持設置護欄的汽車族陳小姐表示,許多人用路習慣不佳,都是接近匝道才要變換車道,她認為設置護欄有必要性;陳姓民眾表示,設置護欄後更容易出車禍,大車跟機車都在閃護欄,認為應該要全數拆除。

中和工務段長游旻達表示,初期發生事故是因為用路人對路況不熟悉,目前已將雙向道路的彈性護欄各退縮78公尺,剩下70公尺,增加用路人對路況不熟的緩衝空間,另外也補強橋面、地面分流標字及預告指示標誌,剩下的護欄因考量安全問題,會繼續留著,未來持續觀察關渡大橋改善後的車流狀況跟肇事型態等成效,作為後續參考。

有民眾認為可用科技執法取代設置柵欄,游旻達表示,關渡大橋全長1公裡,雖有設置CCTV,但主要用途在監控路況,因為解析度不足,且有死角,無法密集設置,還是要靠實體護欄進行車輛分流。

立委洪孟楷表示,民眾認為有安全疑慮時,護欄該拆就拆,不應該在未參考用路人使用經驗前貿然實施,他要求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重新評估關渡大橋雙向車流安全,2個月內提出最適合管理方案報告。


公路總局表示,目前已將雙向道路的彈性護欄各退縮78公尺,剩下70公尺,增加用路人對路況不熟的緩衝空間。圖/公路總局提供


公路總局5月2日在淡水關渡大橋設置彈性護欄,實施出口分隔分流措施,但才完工啟用就頻出事故。圖/公路總局提供


公路總局表示,已補強橋面、地面分流標字及預告指示標誌等相關告示。圖/公路總局提供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 ... 2_menu_v2_main_cate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要吃早餐,要尊重別人並對得起自己~
如果感覺影片好看~有時間請到我的好市民達人申請網頁: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11589388-1-1.html
給個愛心或評分均可~
我也會回送評分~互相幫忙~邁向高分光榮之路!!謝謝你!!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