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laryme
王室 | 2021-10-5 11:31:14


劉德音認為,晶片供應鏈的某個環節,一定有人囤貨。(路透資料照)

2021/10/04 21:24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時代」(Time)雜誌訪問說,汽車公司將晶片荒的問題指責台積電,但台積電沒有理由不供貨,經調查發現,更多晶片是流入工廠,而非用於產品,顯示「在供應鏈的某處,一定有人在囤積晶片」。

最新出刊的時代雜誌長文介紹「讓全球科技運轉」的台積電,文中指出,晶片短缺衝擊鋼鐵、預拌混凝土、家電等全球169項產業,其中受創最深的是汽車業者,美、日與歐洲車廠被迫較去年減產390萬台汽車。劉德音受訪說,汽車業者立即將短缺矛頭指向台積電,「但我告訴他們,『你們是我客戶的客戶的客戶,我們怎麼可能不給你們晶片,而優先給其他人呢?」

「時代」說,為了解決問題,劉德音指示他的團隊對不同的數據點(data points)進行三角檢核,以釐清哪些客戶是真有需要,哪些正在囤貨,劉表示,「我們也正在學習,因為過去我們不必要這麼做」。他說,對於需求被判定為較不緊急的重要客戶,他被迫做出延後接單的艱難決定,「一些客戶或許不滿意,但我們必須做對產業最好的事」。

文章說,台積電的主導地位使其主要對手並非其他公司,而是政府。汽車業的晶片荒對決策者是一記警鐘,歐盟公佈為此公佈2030年提高其全球晶片生產佔比20%的官民半導體聯盟計畫。南韓政府則宣佈,至2030年將投注4500億美元資金,以建立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基地。

文章也指出,一些戰略家認為,台灣實際上被「矽盾」保護著,因為入侵台灣造成的供應鏈干擾也將衝擊中國經濟,然而,隨著緊張局勢與晶片重要性同時升高,一些分析家重新評估該觀點,史丹佛大學斯伯格里國際研究所(FSI)中國軍事安全政策專家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說,實際控制全球晶片供應鏈或許讓台灣更易,而非更少遭攻擊,讓中國更能主導和平條款,她說,「我認為這給中國佔上風」。

劉德音對此不以為然,堅稱北京的入侵威脅過於誇大,他說,「台灣絕不會製造引發戰端的行動」,他認為台灣無法單獨主導兩岸關係,「這真的是美中關係」。

至於美國致力將晶片製造帶回美國,他說,「半導體在地化不會增加供應鏈韌性,或許還會降低韌性」,他也說,「美國應專注他們的強項:系統設計、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等那些前瞻事情」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