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0128 | 回覆: 7 | 跳轉到指定樓層
732
皇帝 | 2021-11-14 10:42:21

221.jpg

美國1915年9月通膨率-1.0%,次年9月通膨率升至9.9%,這顯然與前一年基數太低有關,尚難以判斷是否已出現通膨,不過,隨後48個月通膨率月月都超過10%,甚至達20%,顯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所推升的需求,已為美國帶來嚴重的通膨。

■通膨壓力係發生通膨的前兆,當通膨壓力升高到一個地步,讓通膨率連月上漲(連續兩季以上),食、衣、住、行、育、樂的價格普遍上揚(八、九成產品上漲),且漲幅升高(漲幅超過3%的項目權數達兩成),這就滿足了通膨的三要件,持續、普遍及顯著,便可以說通膨出現了。

總體數據的變化,比數據本身更重要。很少人會記得出口規模多大,而是觀察出口成長了沒,同樣的,大家關心物價漲幅更甚於物價指數,因為變化可以反映趨勢,有助於研判景氣的走勢,報紙上經常出現連十紅,連七黑的標題,談的就是變化。

變化,該怎麼評估?既然是變化,就得找一個時點來比,才能看出變化的情況,找哪個時點?通常會找兩個,一是和上月比,一是和上年同月比,前者為月增率,後者為年增率,前者是看一個月的變化,後者是看12個月的變化。由於生產活動會隨季節波動,常言「五窮六絕」,意思是五、六月生產、訂單較差,以月增率觀察易受干擾,因此實務上多以年增率來測量變化。

年增率也有盲點

然而,年增率也有盲點,它雖不受季節因素干擾,但依舊會受前一年的影響,大漲之後容易大跌,大跌之後容易大漲。舉例來說,前一年出口大跌,今年大漲便沒什麼了不起,反之,連續幾年高成長,隨後要再高成長便是難事,如果還連年擴張,那就代表經濟真的欣欣向榮了。

換言之,觀察變化,可先觀察一年的變化,再觀察兩、三年的變化,以之檢視年增率的虛實。舉例來說,2018年外國人來台投資成長逾五成,看似很厲害,然而這是前一年衰退三成所致,若以2018年與2016年比,只成長了3.6%。

再如,20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升破10%,也很厲害,然而這是拜金融海嘯之賜,若與2007年比,三年來平均每年也只有3.1%而已。再以出口為例,2018年成長13%,這一年政府官員形容出口情勢「艷陽高照」,「各自精采」,惟與2014年比還衰退1.2%。由這些例子可知,以年增率看變化,有時仍是虛實難辨。

通膨率(消費者物價的年增率)也有同樣的困境,如前所言,多數指標是跌久必升,升久必跌,因此要準確研判通膨壓力,最好也是往前多看幾年。以台灣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例,1974年通膨率高達47%,有人可能會懷疑,這是不是前幾年物價大跌,基數太低所致?我們看1972~1974年這兩年的變化發現,兩年更漲了60%,顯然這個通膨壓力是實的,不是虛的。

近期通膨壓力 是真的

同期間,美國1972~1974年的變化也高達17.9%,韓國也達29%,兩年的變化都比一年的變化更大,顯示石油危機期間通膨壓力節節升高。再看2008年由於原油、農工原料行情狂漲,以致各國通膨率扶搖直上,觀察2006~2008年這兩年變化更為驚人,美國直逼7%,台灣超過5%,韓國升破7%,通膨壓力自然也不是虛的。

甫公布的美國10月通膨率6.2%,為1991年以來新高,其兩年的變化更升至7.5%,而同期台、韓通膨率也升至3%左右,創下近八年最高,一年的變化與兩年的變化平分秋色,這說明三國的通膨壓力都不是虛的。然而,不同的是,台、韓通膨壓力仍輕於2008年,美國通膨壓力卻已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前夕了。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kf798 + 10 感謝大大分享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peterpan5223005
大公爵 | 2021-11-14 13:27:17

生活日常感受最真切,菜市場最近聽到的對話都是變貴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oradora99
威爾斯親王 | 2021-11-14 14:05:54

我認為用房地產的膨脹指數會更明顯吧,上漲的物價很少回跌,其他商品有可能因為創新或供需變動而變得便宜,但住的問題完全的無解。

吃的東西也很少降價,雖然能找便宜店家消費,大致上還是變貴或是不變二種選擇罷了。

虛實之間大概就是賺少賺多的差別,精神上都用來應付通膨的物價,哪來的餘裕創新發展,又是二種選擇,躺平跟躺著賺錢。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270055 + 30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1-11-14 16:41:02

peterpan5223005 發表於 2021-11-14 13:27
生活日常感受最真切,菜市場最近聽到的對話都是變貴了。

小市民的感受的確最實在,但是官方的數字卻說是通膨只有兩趴左右,應該是剔除掉了房價和一些漲太多的核心物價。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1-11-14 16:49:28

toradora99 發表於 2021-11-14 14:05
我認為用房地產的膨脹指數會更明顯吧,上漲的物價很少回跌,其他商品有可能因為創新或供需變動而變得便宜, ...

我經歷過了1972到1974哪時候因為石油禁運造成的全世界通貨膨脹,那時候小蔣是行政院院長,反其道力推十大建設,台灣才會有現在的榮景。

假如這一次的通膨失控(尤其是房價),不知道我們的政府能有什麼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21-11-14 18:38:38

732 發表於 2021-11-14 16:49
我經歷過了1972到1974哪時候因為石油禁運造成的全世界通貨膨脹,那時候小蔣是行政院院長,反其道力推十大 ...

現在的官員沒有以前政務官那麼有遠見

如果有,新加坡國民所得就不會超越台灣那麼巨大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1-11-14 20:44:17

idwang 發表於 2021-11-14 18:38
現在的官員沒有以前政務官那麼有遠見

如果有,新加坡國民所得就不會超越台灣那麼巨大了 ...

這應該和遠見無關,而是現在掌權者只會耍嘴皮子。

以前的政務官大多都是理工背景,最近台灣這二十幾年掌權的都是法律背景。

新加坡和台灣的差距就是這二十幾年拉開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21-11-14 23:28:51

732 發表於 2021-11-14 20:44
這應該和遠見無關,而是現在掌權者只會耍嘴皮子。

以前的政務官大多都是理工背景,最近台灣這二十幾年掌 ...

我很不喜歡那種業務型的

我才剛來沒多久,這群會講華文的人士

每個都在利用各種關係要跟我套近乎

想辦法找到我的聯絡資訊加我各種聊天軟體的好友

我已經不想跟這種人合作了

他們簽約前,永遠都是沒問題。

簽約後永遠都是一堆問題

什麼船運問題啊,限電啊,下大雪啊,缺煤啊

反正永遠都沒一個規劃,每次名片都是xx總經理,看起來毛都沒長齊,還要跟我談什麼生意

有些人還會假裝關心我

問我說台灣最近還好嗎?

這群人我都不知道腦子在哪裡了

不長眼到這種程度

有狼性,但是沒腦性。

所以我討厭這種只會看近程人格的人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