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jkf798
威爾斯親王 | 2022-1-13 21:25:19

全球淨零碳排、承諾使用再生能源已箭在弦上,但企業共同心聲是:綠電都被台積買光!為何台灣「風光」發電,綠電還是不夠用?缺電,影響的是生活;缺綠電,衝擊的是生計。開發穩定綠電,才能風停了、光沒了,一樣也來電!

article-61ca7caf60d3a.jpg
離岸風電2021年累計併網目標延宕最多,發電效率像「三個員工,做一人工作」。台灣獨尊「風光」有多危險?圖片來源:王建棟

來到新北市萬里焿子坪,12月東北季風,吹不散山坡上冒出的濃濃白煙,溫熱硫磺氣竄進鼻腔。

這就是地熱的味道。

75歲的海洋大學地球科學所名譽教授李昭興爬上坡,來到一座小廟。地上有個20公分見方的黑箱子,裡頭是用來測微量地震的地震儀,以判斷地底斷層與熱源分布。

下載.jpg
海洋大學名譽教授李昭興(左2)、議員王醒之(左1)和公民團體相信,基隆與北海岸的地熱潛力,不容忽視。(王建棟攝)

海洋大學與台電合作的研究計劃,在北海岸從石門、金山,一路到貢寮有近百個地震儀。

這些螞蟻雄兵蒐集的資料,攸關北海岸地熱發電潛力,指引著台灣找穩定再生能源的方向,讓太陽下山、不起風,也不怕缺電。

從半小時車程外的基隆外木山海岸往東看,山坡上的3支大煙囪,清晰可見。這是協和電廠,全台灣唯一仍在燒重油的火力發電廠,也是台電預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的地點,讓40多年的老燃油電廠,未來改燒天然氣。

警訊》台灣綠電慢又不穩

求突圍,老舊燃油電廠變地熱電廠?

然而,為了建接收站,預計填海造陸的面積高達18.6公頃,相當於443個籃球場大。基隆市議員王醒之憂心說,海下7萬多株珊瑚,及外木山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都會受到衝擊。這會比第三接收站影響的藻礁更大。

李昭興和學生王守誠希望提出不一樣的解方:將協和電廠改為地熱電廠。

「新瀨海底火山是座活火山,就在基隆嶼底下,」李昭興指向4公里外的基隆嶼。他表示,從海邊斜向鑽井2公里,就可以獲取海底火山的熱源。

從焿子坪、外木山到海底火山,種種初步評估結果讓他們相信:基隆至少有500MW(百萬瓦)地熱潛力,相當於一座協和電廠機組。

下載 (1).jpg
協和電廠是全台灣唯一仍在燒重油的火力發電廠,為求轉型,也為了生態,發展地熱是未來契機。(王建棟攝)

他們並不是孤鳥。台灣關心地熱的人,愈來愈多。

12月初在台大,荒野保護協會主辦的地熱研討會,吸引百餘人到場,許多與會者不是西裝筆挺,卻穿著釣魚背心。向來做環境教育的荒野,怎麼也開始關心發電?

原來這幾年,從空汙、藻礁保育、光電板入侵農地,讓荒野志工發現能源和環境衝突不斷,與其反對開發,更應積極找出對環境衝擊最小的能源解方。

「『風光』(指風電和光電)都不穩,再生能源裡,我們相信地熱因為是基載能源(指能24小時運轉,滿足最低用電量的電力供應),最有機會取代燃煤,」荒野氣候變遷教育委員會能源議題組組長陳雍慧說。

台灣的電力供應,正面臨核能即將退場,燃煤與燃氣電廠不見容於淨零趨勢,但光電發展落後,而且不穩的危險平衡。

經濟部原規劃,2021年底的再生能源佔比要達12%,但實際進度僅6%。

離岸風電延宕最多,原先經濟部規劃2021年累計併網目標為2.6GW(百萬瓩),但因疫情拖慢進度,年中將目標下修三分之二至933MW,年底仍只達成四分之一。光電進度則是8成3,差強人意。

下載 (2).jpg

真相》發電「風光」一時?

綠電被台積買光,業者急著自蓋風機

為何這麼慢?台灣地小人稠,難以像澳洲或美國,找到大片土地蓋光電場或風場。再者,再生能源案件因為金額龐大,又有時間壓力,成為黑白兩道勒索刁難對象。

但在國際品牌壓力與自主形象提升下,「買綠電」已變顯學。台灣已有13家企業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對使用綠電做出承諾。2020年中,台積電與風電開發商沃旭能源,簽訂20年售電合約,宣示將從2026年開始,買下沃旭920MW裝置容量風場所有發電量。這讓所有企業警覺,不能再蹉跎。

「年初用電大戶條款公布之後,企業對於要購買綠電的數量和時間都比以往明確,」台汽電董事長黃順義說,「之前我們要拜訪客戶,今年很多客戶主動找我們。」台汽電旗下售電業台汽電綠能,是國內轉供量最大綠電售電業者。

也有許多企業,儘管沒有國際品牌要求,仍自主提升再生能源。不過,企業直呼「買不到綠電」。到經濟部標檢局的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翻開綠電直轉供憑證成交紀錄,九成五以上的轉供綠電憑證都被台積電買走。

買不到,那就自己蓋。例如台灣大哥大就立下2040年要達到百分百再生能源目標,其中3成外購,7成自建。

不過,這條路也不好走。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直呼,「建一支風機要取得十幾個政府部門的章。」

即使進度趕上,風光發電效率又是另個挑戰。

目前以風光為主的再生能源,卻因光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風也非24小時吹拂,儘管佔了全台20.9%裝置容量,發出的電卻只佔6%,不成比例,就好比花錢請了三位員工,卻只能完成一個人的工作。

下載 (3).jpg

因為希望買到穩定綠電,台灣大透露,除了購買光電與風電,他們也積極評估地熱與水力。

借鏡》日本不獨尊「風光」

台灣在亞洲國家,唯一生質能原地踏步

談到台灣目前獨尊風電跟光電的政策走向,台灣生質能技術發展協會資深研究員張家驥忍不住脫口而出:「風險很高!」

張家驥說,日本也是缺乏自產能源的島國,經驗最適合台灣參考。

攤開日本2030能源轉型計劃,再生能源佔比達38%,近台灣的2倍。而台灣跟日本的再生能源組成,猶如偏食家庭的餐桌,遇上營養均衡家庭的餐桌。

下載 (4).jpg

日本規劃,穩定綠電的比例將近台灣的3倍。台灣2025年目標,近8成綠電倚靠光電與風電,而日本卻是3成光電,風力8%,其餘是4成水力、生質能1成7。

生質能來源包括木材、油脂、沼氣、動物排泄物等有機物,產生的為碳中和的再生能源。

「台灣應該是近年亞洲先進國家中,唯一在生質能原地踏步的,」張家驥直言。

為了減碳與提高綠電佔比,日韓約10年前就制定計劃用生質燃料逐步取代燃煤,台灣生質能政策卻一片空白。

不僅日本,英國為了減碳積極發展生質能,至2021年中,生質能發電已佔英國總發電量13.5%,是光電的2倍,佔總綠電近3成。

穩定綠電,真能成為台灣綠電的解方嗎?有機會,但挑戰很大。

目前台灣一年發出150億度綠電,距離2025年目標還差467億度,若照目前規劃仰賴風電與光電來補足,台灣的光電板數量要在4年內成長為現在的3倍,風電建置量要翻28倍,才能達標。

解方》尋找穩綠電

不偏食,已有企業往多元能源邁進

如果這差距要以地熱補足,則須建置約7.2GW的地熱。儘管這目標無法一蹴可幾,但工研院研究指出,台灣深層地熱蘊藏潛力達30GW,如果開始努力做,至少能紓解風電與光電落後的壓力。

面對綠電進度慢又偏食,長年推廣沼氣的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就認為,儘管風光技術成熟,綠電來源多元、穩定、分散,才是長期的解方。

「綠能開發極需多元化,」台綜院副院長李堅明也同意,生質能源技術成熟,又具碳中和優點;地熱具基載功能;台灣四面環海,應把握海洋能(指潮汐、海洋深層水溫差等作為發電技術產生的能量)。李堅明說,「這些都是不該缺席的綠能選項。」

事實上,這氛圍已益趨明顯。2021年下半年開始,很多煤電廠與汽電共生廠,都向張家驥探詢燃煤轉生質能的可行性。下有地方政府減煤壓力,上有國家淨零碳排承諾,他們不得不動起來。

許多企業已默默投入穩定綠電開發。包括東和鋼鐵規劃沼氣中心、永豐餘生質能發電已做到全台第一大、將捷建設與台汽電的地熱電廠剛併網運轉,大亞集團不只做光電開發,更積極發展儲能。

下載 (5).jpg
永豐餘把造紙廢料變神奇燃料「黑液」,生質能發電已做到全台第一大。(王建棟攝)

東和鋼鐵總經理黃炳樺說,再生能源是非走不可的路,「如果企業不做,永遠苦等台電或政府,什麼都改變不了。」

10年前,東和就投入7.5億在苗栗龍港工業區設置5支風機,還打算蓋更多。近期,東鋼投資的沼氣中心更將落成。

是為了因應「用電大戶」10%綠電的規定嗎?

黃炳樺笑著搖頭說,這只是門檻,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體認:鋼鐵業身為高耗能產業,有該負的責任。因此東鋼把再生能源當成新事業思考,不排除做到百分百再生能源,甚至負碳。

黃育徵認為,企業投資綠能自發自用,政府應可提供更多協助。

他分析,風能與光電開發因技術成熟,投資者多是外商或財團,取得融資相對容易。但企業有心投資地熱、生質能等較陌生的綠能,卻面臨法規、融資等關卡。

以地熱發電為例,過去不受重視,加上台灣的地質複雜,土地使用與開發限制也很多,政策推動明顯不夠積極。

下載 (6).jpg
焿子坪山坡上冒出的白煙是地熱鐵證,能成為台灣的穩綠電之一。(王建棟攝)

新局》全民買綠電時代到來

從工務到法務、財務,都要做足功夫

最後,企業想買綠電,自己得先做好功課。

「整個綠電價值鏈,是少數全部都在台灣發生的產業,」丹麥能源顧問公司K2M台灣區負責人徐瑋克說,「企業要認知到,綠電並不是固定成本而是變動成本,就像稀土一樣,會隨著市場供需改變價格。」

他強調,從評估需求、願付成本,到確保綠電長期供應品質,也都跟以往採購硬體零件思維不同。

再者,許多企業希望用低價買到綠電,是緣木求魚。「現在台電收購綠電價格1度至少5元,如果低於這價格,發電端怎願意轉賣?」他提醒。

資誠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王韻輝,負責再生能源服務,她轉述近期聽到一家企業抱怨,「他請工務打電話給六家公司,有發電業也有售電業,想買幾百萬度綠電,卻只有一家回電,而且還拒絕!」她指出,原因是購買量太少,對自己的需求也不夠清楚。

她提醒,過去電力賣家只有台電,但買綠電不同,這不只是工務的事,法務、財務都要參與。

無論如何,全民買綠電、懂綠電的時代已經來了。

地球有能量,但人民得先相信自己有力量。道阻且長,台灣才剛起步,法規與觀念都得快速跟上,改變才能發生。(責任編輯:吳廷勻)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最近在申請好市民勳章,請幫忙送顆愛心,我也會回送的~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9377755-1-1.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S.O.H
高級版主 | 2022-1-15 09:00:44

感謝您分享有用資訊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