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786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uo123
大公爵 | 2010-3-29 19:03:10

看了大家的看法,後學也來提供體會,基本上,我覺得太極拳對於有對手的發勁,應該分為二部來看,一是如何捨已從人,使對手失去平衡,即所謂"拔根",如同重達數百公斤的大理石桌,如果被抬起只剩一小部份與地接觸,這是既使是很少的力道就可以使大理石桌改變方向,移動距離。這就是太極拳的發勁能夠把對手發勁至遠方的基本原理。若作不到拔根,就必須和對手或物體作實打實的對抗,這時就要有百分百的力道,但已經不是太極拳追求的拳意了。
第二 就是發勁的方法,太極拳的發勁方式與外家拳最大的不同是不直接追求肌力的爆發,而注重整體結構力學的傳遞。舉例而言,家中的掃帚一般不會超過2-3公斤,但將掃帚抵住大門後,形成三角結構,此時要硬推開大門,沒有50-60公斤的力道是很困難的。掃帚沒有發出任何勁力,但卻可以產生大力矩。因為對大地形成支撐,只要本身的材質夠札實,就可以借外力反彈出去。因此太極拳的發勁大小是隨對手或物體而來,如何將對手的勁力方向,透過改變自已身體結構方向,使外力直接導入大地,待力道從大地反彈之際,用聽勁感受對方瞬間的"拔根"時機,再順勢加上自已有限的引導力,對手就會感受一股大力,泉湧而至,無法招架而失去重心。這時的發勁和板大附的影片發勁是不同的,影片中的發勁是單屬肌力的引動暴發,加上不是很完整的結構力傳遞,很像拳擊中的剌拳,目的是攻擊對方的破綻,讓對手肢體受到損傷後,無法繼續進行對抗。而太極拳的對戰拳意,不是要造成對手的重傷害而停止對抗,主要思維在於如何對對手的動作被我引導,造成失去平衡,使攻擊無法發揮出來而放棄對抗,後學在書中讀到楊露禪祖師,縱橫天下之時,對方即使落敗,也是平和收場,很少會肢傷體殘,使祖師贏得無敵的美名,後學認為”無敵”不只是武術上也寓有”仁者無敵”之意。
太極拳是一種極少在肌肉退化,肌力減低之後,還能保持功力的拳法。我們很少看到有超過四五十歲的泰國拳王。人的身體抵不過歲月的流失,太極拳的修練可以讓人超越境界,保持身體的平衡狀態,不只是肉體上,還有心志上昇華。很多練武的同好,往往在上了年紀就開始受到年輕時運動傷害之苦。外家拳的拳意本就是造成對手的傷害,所以在對打練習時必須從頭到腳戴上護具,即使如此也經常會或多或少受傷。
太極拳的拳意在對抗中追求如何讓對手”拔根”用聽勁在最適當時機,用全身結構力連接而出。所以在推手練習中,反而可以相互合作成長,對練的目的,往往不在如何將對方發出,而是藉由對方的發勁,使自已從拔根狀態中迅速再找到重心扎根,幾乎沒有重傷害的機會,可以從少練到老,樂趣無窮。
天下原本就沒有”最強最厲害的武術”,而是看應用的場合目的,是要擂台競技呢?還是一般防身?或是戰場上生死相博?或是養生鍊氣?每一種武學都有獨特的拳意可供借鏡,沒有絕對的高下?硬要強調某種拳是技壓天下,沒有太大意義。以上僅闡述我所認的太極拳。歡迎各位大大參考。也希望更多人可以練習太極拳,共享太極拳意之樂。謝謝。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