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uo123
大公爵 | 2010-4-4 18:29:06

有看過「每秒千桶」的人就知道,石油並不是快用完了,而是便宜的石油快用完了。因此未來的油源很大一部分就會是非傳統的石油,這些油源由於生產成本較一般輕甜原油(light sweet crude oil,即含硫量較低的原油,是最高級的油種,WTI就是此種原油等級)高昂許多,因此在1985~2000年這段油價都維持在30元以下的年代,根本就沒有搞頭,但現在就算是2008年的衰退也沒能把油價壓在30以下,因此這些非傳統油源或技術就有看頭了,我大致整理有幾種碳氫化合物或相關技術作為輕甜原油的替代品(其他非碳氫化合物的替代能源改天再說明),基本上不懂化學的人只要知道石油、煤、天然氣甚至動植物脂肪都是碳氫化合物,也都可以互相轉換就對了(只是成本是多少又是一回事了):



1.油砂(oil sand,或稱瀝青砂):

   油砂是一種吸附過瀝青的沙子,把他加熱之後經過特殊的煉油廠可以升級為比重較低的輕原油,之後再煉製成汽柴油以供使用。由於開採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氣加熱油砂,因此成本約在35~40美元/桶(但這已經是近年不可能到的低價!!)。世界上油砂儲藏量最大的國家是加拿大,若把這些儲藏量算進去,加拿大的石油蘊藏量不是世界第一就是第二!!近年來在該國的亞伯達省有一堆公司在開採油砂,甚至我們台灣的中油也有在當地參一腳了,這也是2000年以來加幣大幅上漲的原因。因此投資油砂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資加幣,至於相關股票下一篇再說明。




2.油頁岩(oil shale):

   這東西受過舊式地理教育的人都應該還有聽過,我還記得廣東的茂名有油頁岩…。基本上他是一種含有油母質的岩層(不一定是頁岩),可以從中提煉出石油,但也和油砂一樣,需要特殊的煉油廠處理,成本也大約在35美元/桶。目前世界上主要是愛沙尼亞和中國有較穩定的油頁岩工業,而美國科羅拉多州等數個州蘊藏量也不少,但目前均未嘗試開採。




3.天然氣合成油(gas turn liquid,GTL)及煤液化技術:

   這兩個技術的始祖是化學大國- 德國,之後被南非發揚光大,現在在卡達則有建廠開始生產 (影片http://0rz.tw/dCJgX )。這故事是這樣來的: 德國在二次大戰時因為沒有石油,到了後來羅馬尼亞和高加索的油田都失去之後,只好用他自身豐富的煤礦提煉出石油,但後來這技術因為戰爭結束和低油價就被世人所淡忘了。直到二十世紀南非因為實施種族隔離政策而被國際制裁,南非開始利用自身豐富的煤礦以及改良德國的技術去將煤液化成柴油,至今南非的Sasol公司還是這方面技術的世界龍頭。而後來又發展出的天然氣合成油技術,近年來在天然氣產量豐富的卡達開始使用,稍早的影片就是殼牌石油公司在卡達要蓋的GTL工廠。這兩個技術成本也都約在35美元/桶上下。




4.天然氣車輛:

   這技術其實世界上已經推廣很久。我去年去四川的時後才知道,中國大陸的大部分計程車都是吃天然氣的(因此今年初寒流,中國大陸才會一堆計程車都動彈不得)!由於天然氣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約只有石油的2/3、煤的1/2,且其他汙染物更少,加上天然氣車輛的改裝技術已經成熟,危險性已經大大降低,因此這技術是可以立刻大量推廣的。可惜台灣似乎和顢頇的美國一樣,完全不重視能源的問題,每次油價都只是在炒那幾塊錢的問題,而從沒有提出一個完整的替代能源政策。




5.生質柴油(biodiesel)或酒精汽油:

   這兩種技術都是利用生物體的組織去製造成相關燃料,只不過前者前者用脂肪製成柴油類燃料,而後者用糖類相關化合物製造成酒精罷了。這兩種技術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機器與人類爭奪糧食」,就是有可能造成糧價的高漲,因此目前有不少國家在研究纖維素酒精。但纖維素是生物界中最難分解的物質之一(別忘了我們吃纖維素是因為他無法利用但也無毒,因此身體會將他盡快排出體外,這樣可以讓其他食物減少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而不是纖維素有什麼神奇的作用,不要聽一堆市面上的健康新聞亂講,纖維素只有這個作用…),因此相關技術是已經有了,但是成本高到大家沒興趣生產(相關成本價格我還沒找到資料,歡迎大家提供資料)。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