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qw8010
王室 | 2022-3-11 18:23:44




食藥署提醒,藥品磨粉問題多,相對風險也較大,其影響往往超出當初藥品設計所預期的情形;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家長到藥局櫃台幫小孩領藥後常會詢問「怎麼沒有磨粉呢?」食藥署提醒,藥品磨粉問題多,相對風險也較大,其影響往往超出當初藥品設計所預期的情形。建議看診時先詢問是否有小兒劑型藥品,如溶液劑、糖漿劑、懸液劑、口溶錠等,才能進一步幫助孩子,順利服藥且獲得療效。

食藥署表示,若小孩年紀過小,尙未學會吞嚥藥品,或因藥品過大而造成吞服恐懼,可在家中自行依醫師或藥師指示,切割分量(如半顆)放入分包紙或夾鏈袋中,再用鐵湯匙或硬物壓碎;如果是膠囊,撥開分量即可。分包或加水配製後的藥,最好立即或短期內服用完畢。

藥師依處方調劑時,基於以下4項因素,通常不會主動將藥品磨粉:

●破壞藥品安定性:藥品研發時,會考量其特性來設計合適的劑型,以符合藥品安定性、避免吸潮與變質等,確保可達預期藥效。藥品成分原本受到層層包裹,若磨成粉暴露在空氣中,易使藥品不安定且不易保存。

●產生交互作用:數種藥品混合磨粉,容易造成不同藥品間的物理、化學及藥理因子互相影響,可能影響療效。

●共用磨粉器具及分包機:藥師磨粉後,雖會清潔,但難免有前次磨粉後的微量殘留,可能造成藥品間相互汙染。

●藥品味道不佳、刺激腸胃道:為增加服藥順從性,藥品會設計可掩蓋藥味及防止局部腸胃道刺激的劑型,磨粉後可能破壞該劑型而造成不適的反應,如噁心嘔吐等。會降低服藥順從性,造成治療效果不彰。

有些藥品會因其本身特性或劑型設計因素而不適合磨成粉,其原因如下:

藥品特性不適合磨粉
●易潮解:有些藥品容易吸溼,建議服用前再自行磨粉即可。

●刺激性高:有些藥品不僅不能磨粉,而且須服用大量水份及維持直立姿勢,避免刺激腸胃道黏膜或口腔黏膜。

●味道苦:磨粉後易使服藥意願降低,服藥順從性變差。

劑型設計不適合磨粉
●軟膠囊:內容物往往是液體,不適合磨粉。

●腸溶錠、口溶錠:此類藥在磨粉後會在胃部就被破壞,無法到達特定部位吸收,使得吸收藥量減損、降低療效、甚至達不到作用的部位。

●緩釋劑型:磨粉會破壞該劑型控釋方式,使得藥品迅速釋放,造成血中濃度上升太高,超過適當範圍,增加副作用的發生機會。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60期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gogoro1 + 30 geby說別浪費平分給他^^
terrybear6268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相識自是有缘 感恩知福惜福>  <惜緣惜情久長 願友心常寧樂>
回覆 使用道具
Eragon168
大公爵 | 2022-3-11 19:00:54

有趣的醫藥知識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