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jkf798
威爾斯親王 | 2022-5-16 21:17:26


姬天語被封為「相聲界林志玲」。(圖/翻攝自微博)

台灣相聲演員姬天語近年積極在大陸發展,不僅成為相聲天團「德雲社」的相聲演員,更憑藉亮眼外型被封為「相聲界林志玲」、「台灣相聲女神」。近日她受訪時,形容到大陸的感覺是「回家了」,同時感嘆「台灣年輕人越來越不重視中華文化」。


姬天語受訪時形容到大陸的感覺是「回家了」。(圖/翻攝自微博)

姬天語13日接受陸媒《中新網》採訪,表示在台灣發展時,發現年輕人愈來愈不重視中華文化,自己看到相聲在台灣逐漸式微,因此決定在2016年隻身前往大陸發展。她透露,爺爺從小就告訴她「中國是家」,她到北京後第一個感覺就是「回家了」。

姬天語說:「這麼多外國人都想來中國學習見識,身為一個中國人,我為什麼不回來,我的眼光不是只有在寶島台灣而已,我是應該放眼全中國」,更大讚「中國文藝市場大得多,環境也更好」,她的願望就是促進兩岸文藝交流,讓相聲藝術發揚光大,同時也進一步促進兩岸民間互信。


姬天語認為台灣年輕人越來越不重視中華文化。(圖/翻攝自微博)

姬天語透露,她正在籌備製作一部兩岸題材的電視劇,希望無論是台灣、大陸的年輕人,都能加強自己的文化底蘊,「把屬於中國人的故事傳揚出去」,直言「兩岸本就同根同源,都是中國人」,最後更喊話「希望積極促成更多台灣演員來中國發展,藉由我們這些所謂的公眾人物,讓大家不要再對中國有奇怪的遐想,其實沒有不同,回來真的挺好的」。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linkuoying + 1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最近在申請好市民勳章,請幫忙送顆愛心,我也會回送的~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9377755-1-1.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rxblack
王子 | 2022-5-16 21:49:32

同根同源"不同國",你可以捧共產黨但請別貶低台灣,君子絕交不出惡語!!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DKangel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jkf798
威爾斯親王 | 2022-5-16 23:06:29

rxblack 發表於 2022-5-16 21:49
同根同源"不同國",你可以捧共產黨但請別貶低台灣,君子絕交不出惡語!!

中國已有幾千年歷史,「中國」以及「中國人」的概念,遠遠遠遠早於中華民族、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稱「中國人」一點問題也沒有啊?不然你去問問,中高齡的臺灣人一般都怎麼自稱的?就是「中國人」啊!

那麼為什麼現在(尤其是年輕人)成為了一種禁忌?因為阿扁上臺之後,竄改教科書,全面掌握媒體、網路社群,形成了一種綠色恐怖氛圍,使人不敢不從。

所以,你真正該檢討的,應該是臺灣人為什麼迫於綠色恐怖的壓力,不敢講自己祖祖輩輩以來的自稱「中國人」,而要看場合、看對象才敢說的這種噤若寒蟬現象吧!這哪裡民主,又哪裡自由了?

最近又有綠營政客要仿效,想把「外婆」改名成「祖母」;不過她畢竟不是民進黨的,權力比較小,影響力應該沒有之前竄改中國定義那麼大。然而,這個問題依然凸顯了,掌握權力的政客只要想惡搞,確實是可以摧毀文化根基的!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linkuoying + 1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8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rxblack
王子 | 2022-5-17 00:31:11

中國是由古代中原地區概念而來,泛指在中原地區的國家,不是正式國家稱呼。是近代創建中華民國後才算國家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共產黨擊敗國民黨後沿襲的改名的。
同根同源可以,但我是漢人,唐人,是中華民國人,是台灣人,很抱歉我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中國人"是共產黨施壓全世界打壓台灣來的,你擁戴共產黨那是你的事,說服不了很多人!!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陳勝利
威爾斯親王 | 2022-5-17 00:47:29

這位是誰啊回中國大陸就回家⋯反正她愛落葉歸根重點這是她的根嗎。
為了賺錢我可以體諒⋯反正中國大陸養這些人還少嗎。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rxblack
王子 | 2022-5-17 00:50:51

補一句,中國共產黨沒那麼偉大,不認共黨政權說的好像台灣的人都不承認有漢唐血統文化,是背棄祖宗,那是極少數人,就跟想給共產黨統治的人一樣少,國家制度認同不等於文化血統認同!!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1515134
侯爵 | 2022-5-17 01:53:19

一個連自己國歌都可以進入文字獄的國家確定有重視所謂"中華文化"??
那邊市場大沒錯,但是確定環境比較好??
宮鬥劇、娘泡???、補教業等等的前例不夠多?
只要央視弄個新聞,下面的就開始揣摩上意自我審查
就希望妳能順理發展事業,甚至有天能當個真正的"中國人"囉^^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bkjohn
騎士 | 2022-5-17 21:42:52

版主那麼讚揚祖國文化怎麼不搬去祖國好好愛一下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jkf798
威爾斯親王 | 2022-5-20 22:20:36

rxblack 發表於 2022-5-17 00:31
中國是由古代中原地區概念而來,泛指在中原地區的國家,不是正式國家稱呼。是近代創建中華民國後才算國家稱 ...

沒文化真可怕:

《史記.夏本紀》:「於是九州攸同,四奧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滌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六府甚修,眾土交正,致慎財賦,鹹則三壤成賦。中國賜土姓:「祗臺德先,不距朕行。」

《西周.何尊銘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或(國),自茲乂民。」

《詩.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

《尚書.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

《禮記.王制》:「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

《荀子.王制》:「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國得而財之。東海則有紫紶、魚鹽焉,然而中國得而衣食之。西海則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國得而用之。」

《史記.秦本紀》:「繆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國所以亂也。」

《史記.天官書》:「常在東方,其赤,中國勝;其西而赤,外國利。無兵於外而赤,兵起。其與太白俱出東方,皆赤而角,外國大敗,中國勝;其與太白俱出西方,皆赤而角,外國利。」

《史記.天官書》:「秦始皇之時,十五年彗星四見,久者八十日,長或竟天。其後秦遂以兵滅六王,並中國,外攘四夷,死人如亂麻,因以張楚並起,三十年之閒兵相駘藉,不可勝數。自蚩尤以來,未嘗若斯也。」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彊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轝,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時中國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賈賜佗印為南越王。賈至,尉佗魋結箕踞見賈。賈因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伉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

《漢書.武帝紀》:「今中國一統而北邊未安,朕甚悼之。日者大將軍巡朔方,征匈奴,斬首虜萬八千級,諸禁錮及有過者,鹹蒙厚賞,得免減罪。今大將軍仍復克獲,斬首虜萬九千級,受爵賞而欲移賣者,無所流貤。其議為令。」有司奏請置武功賞官,以寵戰士。」

《鹽鐵論卷一.本議》:「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厲中國,殺伐郡、縣、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軌,宜誅討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贍,不忍暴士大夫於原野;縱難被堅執銳,有北面復匈奴之志,又欲罷鹽、鐵、均輸,擾邊用,損武略,無憂邊之心,於其義未便也。』」

《說苑.尊賢》:「春秋之時,天子微弱,諸侯力政,皆叛不朝;眾暴寡,強劫弱,南夷與北狄交侵,中國之不絕若線。桓公於是用管仲、鮑叔、隰朋、賓胥無、甯戚,三存亡國,一繼絕世,救中國,攘戎狄,卒脅荊蠻,以尊周室,霸諸侯。晉文公用咎犯、先軫、陽處父,強中國,敗強楚,合諸侯,朝天子,以顯周室。」

《說文解字.卷六.夊部》:「夏: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安定太守毌丘興將之官,公戒之曰:「羌,胡欲與中國通,自當遣人來,慎勿遣人徃。善人難得,必將教羌、胡妄有所請求,因欲以自利;不從便為失異俗意,從之則無益事。」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 柳元景 顏師伯 沈慶之》:「皆曰:『虐虜見驅,後出赤族,以騎蹙步,未戰先死,此親將軍所見,非敢背中國也。』」

《隋書.卷三十六列傳第一 后妃》:「突厥嘗與中國交市,有明珠一篋,價值八百萬,幽州總管陰壽白后市之。」

《舊唐書.房玄齡傳》:「向使高麗違失臣節,陛下誅之可也;侵擾百姓,而陛下滅之可也;久長能為中國患,而陛下除之可也。有一於此,雖日殺萬夫,不足為愧。」

《唐.孔穎達.五經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這石碑是以『中國』來稱乎唐朝,而不是『唐國』。」

《韓愈.原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韓愈.論佛骨表》:「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後,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佛法亦未入中國,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資治通鑑.卷十九》:「張騫自月氏還,具為天子言西域諸國風俗:『大宛在漢正西,可萬里。其俗土著,耕田;多善馬,馬汗血;有城郭、室屋,如中國。』」

《宋史.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鄉兵二)》:「安石對曰:『剛克柔克,所用有宜。王韶以為先以恩信結納其人,有強梗不服者,乃以殺伐加之。大抵蕃部之情,視西夏與中國強弱為向背。若中國形勢強,附中國為利,即不假殺伐,自當堅附。矧蕃部之俗,既宗貴種,又附強國,今用木征貴種等三人,又稍以恩信收蕃部,則中國形勢愈強,恐不假殺伐,而所附蕃部自可製使。』」

《宋.太平廣記.神仙四十八.白樂天》:「唐會昌元年,李師稷中丞為浙東觀察使。有商客遭風飄蕩,不知所止。月餘。至一大山。瑞雲奇花,白鶴異樹。盡非人間所覩。山側有人迎問曰:「安得至此。具言之。令維舟上岸。云:「須謁天師。」遂引至一處,若大寺觀。通一道。入。道士鬚眉悉白。侍衛數十。坐大殿上,與語曰:「汝中國人,茲地有緣方得一到,此蓬萊山也。既至,莫要看否。遣左右引於宮內遊觀。玉臺翠樹,光彩奪目,院宇數十,皆有名號。至一院。扃鏁甚嚴。因窺之。衆花滿庭。堂有裀褥,焚香階下。客問之。答曰:「此是白樂天院,樂天在中國未來耳。」

《元史.卷六》:「高麗,朕之東藩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二十九》:「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製文集.解夷狄有君章說》:「夷狄,禽獸也,故孔子賤之。以為彼國雖有君長,然不知君臣之禮、上下之分,爭鬪紛然;中國縱亡君長,必不如此。是其有君,曾不如諸夏之亡也!宋儒乃謂中國之人不如夷狄,豈不謬哉!」

《明會典.卷二十二》:「洪武五年,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國,許與中國人家結婚姻,不許與本類自相嫁娶;違者男女兩家抄沒,入官為奴婢。其色目欽察自相婚姻,不在此限。」

《大明律.卷六》:「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其中國人不願與回回欽察為婚姻者,聽從本類自相嫁娶,不在禁限。」

《朱元璋回覆李成桂》:「高麗限山隔海,天造東夷,非我中國所治。爾禮部回文書,聲教自由,果能順天意合人心,以妥東夷之民,不生邊釁,則使命往來,實彼國之福也。文書到日,國更何號,星馳來報。」

《明洪武二十四年.黃觀.殿試策論》:「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

《明.李賢.論禦虜疏》:「竊料虜不過中國一大郡、以天下之眾、不能取勝者、未得其策故也、且虜所以輕侮中國者、惟恃弓馬之強而巳。臣觀今之拒馬木。止能拒馬。不能避箭。挨牌止能拒箭不能拒馬。惟有所謂戰車者、既能避箭、又能拒馬。」

《明史.列傳第九十三》:「紈以中國制馭諸番,宜守大信,疏爭之強。且曰:『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去中國瀕海之盜猶易,去中國衣寇之盜尤難。』」

《琉球國志略卷三》:「明洪武五年,太祖遣行人楊載齎詔至國。詔曰:『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無有遠邇,一視同仁。自元政不綱,天下兵爭者十有七年。朕起布衣,開基江左;命將四征不庭,西平漢主陳有諒、東縛吳王張士誠、南平閩越、北清幽燕。朕為臣民推戴,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邦,播告朕意;使者所至,稱臣入貢。惟爾琉球在中國東南,遠處海外,未及報知。茲特遣使往諭,爾其知之』!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奉表貢方物「中山世鑑」云:『貢物,馬、刀、金銀酒海、金銀粉匣、瑪瑙、象牙、螺殼、海巴、棹子扇、泥金扇、生紅銅、錫、生熟夏布、牛皮、降香、速香、檀香、黃熟香、蘇木、烏木、胡椒、硫磺、磨刀石』。」

「臣按隋大業元年,海帥何蠻上言:『海上有煙霧狀,不知有幾千里;乃流求也』。流求之名,始見於此。三年、四年,屢遣使招之,不服。元世祖至元中,曾命將往伐,無功而還。成宗元貞初,亦以師征,卒不聽命。至明太祖洪武初,遣行人齎詔往諭,而方貢乃來。此琉球通中國之始也。」

「(洪武)二十七年,王遣亞蘭匏等貢方物;賜宴於會同館,賞亞蘭匏品秩、冠帶。以通事程復、葉希尹充千戶;從王請也。賜王相秩同中國王府長史,稱王相如故。」

「(永樂)八年,王遣三吾良亹入貢,山南王亦遣使賀萬壽聖節;皇太子皆賜之鈔、幣。王遣官生模都古等三人入監,皇太子各賜巾服等物。冬,太宗賜琉球生李傑等冬衣、靴襪。禮部尚書呂震曰:『昔唐太宗興學校,新羅、百濟皆遣子入學;當時僅聞給廩膳,未若今日賚予周備也』。太宗曰:『遠方慕中國禮義,故遣子入學;必足於衣食,然後樂學。太祖高皇帝命資給之,著于令典;所謂「典成萬物而不遺者」,安得違之』!賜通事林佑冠帶(佑,本閩人。)」

《明.萬曆封日本國王平秀吉詔書》:「諮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閽,懇求內附。」

《臺灣通史.顏、鄭列傳》:「五年秋九月,思齊率健兒入諸羅山打獵,歡飲大醉,傷寒病數日篤,召芝龍諸人而告曰:『不佞與公等共事二載,本期建立功業,揚中國聲名。今壯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繼起。』」

明末李定國欲說服孫可望之言:「吾輩本大明臣民,中國淪陷於外寇,則當嚴辨夷夏之界,以中國為重,今挈滇、黔、蜀歸就明室,誠心輔佐。」

《鄭成功.與荷蘭守將書》:「然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清康熙.尼布楚條約》:「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於中國。河之北岸、屬於鄂羅斯。...從前一切舊事不議外。中國所有鄂羅斯之人、鄂羅斯所有中國之人、仍留不必遣還。」

《雍正.大義覺迷錄》:「問曾靜:旨意問你,所著逆書《知新錄》內云『中國人之詭譎反復無恥無狀者,其行習原類夷狄。只是惡亦是人之惡,天經地義,究竟不致掃滅。若是夷狄,他就無許多顧慮了,不管父子之親,君臣之義,長幼之序,夫婦之別,朋友之信』等語。中國之人既有行習類乎夷狄者,然則夷狄之人,豈無行同聖人者乎?你說中國之人雖惡,究竟天經地義不致掃滅,今你這等逆亂君臣,上下之義蕩然無存,且身罹重罪,有衰老之母,而毫不相顧;犯赤族之誅,門無噍類而不恤,殃及子孫,害及朋友,尚得謂之有君臣、父子、長幼、夫婦、朋友之倫理乎?曾靜將天經地義,盡情掃滅,是禽獸不如之類,亦還有顧慮乎?著曾靜回心細想,據實供來。」

《清劉銘傳.籌造鐵路以圖自強摺》:「中國自與外洋通商以來,門戶洞開,藩籬盡撤,自古敵國外患,未有如此之多且強也。」


日據時代總督乃木希典:「臺灣併入日本之後,日本分文未賺到不說,反而犧牲了許多人的生命;日本無力改變臺灣人的中國情結,也難以在臺灣取得經濟上的收益,更無力治好臺灣,這個賠本的事情不能再做了,乾脆將臺灣賣給法國。」(此即著名的「臺灣賣卻論」)


以上所舉,不過史籍中滄海之一粟爾!出處繁多,實不能盡列也!還能睜眼說瞎話,說「中國人」是共產黨或者國民黨的產物嗎?!就你承認的「漢人」來說,漢朝人都自稱「中國人」了好吧!

將祖宗世代相傳的自稱「中國人」忘得一乾二淨,可謂數典忘祖矣!

至於說到「中國」最初只有中原一帶,後來才逐漸擴大,這是事實,也是廢話;哪個國家不是這樣來的?現在有人會說只有北美十三州是美國,其他剩下的三十七州都不是美國嗎?加州人、夏威夷人、阿拉斯加人都不是美國人,這話你說給誰聽,誰都當你傻子!

「臺灣」一詞最早指稱的地方,只有今天臺南安平的一小塊地方而已。按照你的邏輯,臺北人不是臺灣人;臺中人不是臺灣人;高雄人也不是臺灣人;幾乎全臺灣省都不是臺灣人!連「臺灣省」這塊土地的定名,都還是清朝統治下定的,你說臺灣人是不是中國人?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borisang + 10 樓主太有才啦!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