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qw8010
王室 | 2022-6-4 18:08:18




醫師提醒,腎結石復發率高,定期追蹤與預防非常重要;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尿路結石是常見的泌尿道疾病,在台灣以及其他國家,平均每10個人就有1個人有腎結石,好發率高得驚人,而造成腎結石有哪些成分?對此,有醫師整理出5種常見類別,並提醒腎結石復發率高,定期追蹤與預防非常重要。

馬偕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李致樵在臉書粉專「泌尿科診療室 李致樵醫師」與個人網站發文指出,在台灣尿路結石的好發率大約為10%,男性多於女性,以腎結石為最多。第1次發生腎結石的人10年內約有50%的機率會復發,因此定期追蹤與預防非常重要。有腎結石的病人中,10%左右屬於高風險族群,即因某些特殊原因特別容易反覆產生結石,需要全面檢查,甚至用藥物預防結石復發。

腎結石有多種不同化學成分。李致樵說,知道病患腎結石的化學成分可幫助醫師了解形成結石的原因,協助病患預防結石再生,而80%的腎結石都有含鈣的成份。最常見的幾種為:

1、草酸鈣結石(70%):最常見。它們會在酸性(即酸鹼度pH低)的尿液內形成。可能偶發單一次,一般性預防,若反覆發作則可能有特殊原因。

2、磷酸鈣結石:第2名常見,可能偶發單一次,一般性預防。若反覆發作則可能有特殊原因,形成原因通常是副甲狀腺素亢進、腎小管酸血症或尿路感染。

3、尿酸結石:復發率高,主要原因是高尿酸尿症或尿液太酸。預防方法是給予降尿酸藥物及鹼化尿液。須減少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和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4、感染性結石:尿路中有產尿素之細菌感染,造成尿液鹼化而形成結石。治療方法需要手術、給予抗生素及酸化尿液。

5、胱氨酸結石:罕見的遺傳病,胱氨酸代謝異常造成尿液中胱胺酸過多而形成結晶。預防方法為大量喝水、鹼化尿液及藥物治療。

李致樵指出,腎結石成因很多,包含基因遺傳、飲食喝水習慣、氣候緯度、代謝異常、內科疾病等原因,對於大顆、量多且反覆發生的尿路結石,通常都是有特殊疾病或原因造成,屬於高風險族群,需要泌尿科醫師仔細評估找出原因。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相識自是有缘 感恩知福惜福>  <惜緣惜情久長 願友心常寧樂>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