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櫃海運美國線7月二度喊漲,多家貨代業者透露,收到航商漲價通知,15日起每40呎櫃運價漲約400~450美元,繼1日喊漲約400美元後,短短半個月再漲一波,也是今年來美國線第四度喊漲。
業界透露,7月初美國線喊漲400美元,至本周僅回跌約100美元,顯示運價有撐。在航商持續抽船、減班、縮艙下,隨著美國線7月貨量緩增,加上加拿大西岸碼頭工人7月1日起罷工,部份內陸貨轉由美西港口送至加國內陸,近期船舶裝載率提升,航商順勢喊漲有斬獲。
對於加拿大罷工影響,隨該國勞工部長近期介入勞資談判,要求聯邦調解人提出建議方案提交勞資雙方,決定是否向其成員建議批準,業界普遍認為罷工可望獲得控制,會不會影響運價支撐力道有待觀察。
謝志堅等業界大老援引一項美國調查數據,截至6月,逾6成廠商仍處於存貨過高的情況,剩下三成多的廠商存貨水位處於平衡或不夠,陸續開始補庫存,加上年底節慶新訂單,自7月開始第三季貨量緩步爬升,全美零售聯盟(NRF)預估第三季零售較去年減幅縮小到7%,至10月與去年同期相當。
至於歐洲線,馬士基、赫伯羅特等歐系航商預計8月喊漲,調高亞洲至西北歐不分類貨品運價(FAK)每20呎櫃漲至1,025美元~1,050美元,每40呎櫃漲至1,900美元~1,950美元,以現貨市場運價換算,調幅高達30%、50%,是歐洲線今年以來首次喊漲,並預告其他航線費率或許也會調漲。
國內業界解讀,歐洲線低運價使有些航商、部分航線開始虧損,長約客戶占比高的歐系航商帶頭喊漲,塑造護價氛圍,希望其他航商跟進。但在貨量不足、運力增加,裝載率不振下,沒有長約客戶支撐或占比低的航商,對有貨量的客戶或承攬業,可能祭出微幅調價甚或不調價搶貨,將是很大變數。
業界坦承,目前歐美貨載狀況不是很好,但美國線靠著反覆喊漲操作,逐漸達到築底再拉高的護價目標。美國貨載7月稍有起色,但不比疫前多,隨著運價大跌,中小型船舶退出市場,航商7月順勢喊漲,被認為漲價成功機會稍高。
反觀歐洲通膨嚴重、經濟況狀不好,儘管進入第三季旺季,貨量仍在低檔盤旋,因此喊漲行動不論漲幅、漲勢都可能有難度。 |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
要消滅我的人還真不少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一堆皇帝都不值錢囉!可不可以有更高的頭銜?
多的是把自己管理的版當作是個人專版部落格的版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叫人死不瞑目
亂刪文、惡意舉報者死全家
臺灣的職棒跟政治一樣,再怎麼爛也都有人會挺下去
社會多是雙面人,表面跟你聊得來,背地裡詆毀你到一個極致
高X裡只有一個不是渾蛋
論壇真是多采多姿時不時就有瘋狗跑出來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