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3-8-12 10:27:24

211.jpg

今年夏天食物中毒案例似乎特別多,且一次影響數百人,這次食品安全問題源頭不是不肖商人添加的化學毒物,而是氣候暖化。德國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對區域健康影響的研究發現,氣溫升高導致細菌更容易滋生,警告食物中毒將成為公共衛生隱憂。

科學家早就發現,食源性疾病增加與平均氣溫升高有關,這幾年食物中毒案件數量增加 20%。讓科學家擔憂不是單一兩天的高溫,而是持續好幾天的熱浪愈來愈頻繁,讓細菌更容易繁殖,如北歐 30 年前沒有沙門氏菌病例,但隨著氣溫升高,現在也爆發疫情。

溫度會以指數級增加細菌增殖,食品安全專家表示,即使工廠端沒有檢測到沙門氏菌,但不代表完全沒有,仍然可能藏有數量太低無法檢測到的活性細菌,如果食物暴露於 20°C,4 小時內會產生 10 個細菌、8 小時內 100 個細菌、12 小時內 1,000 個細菌。如果環境溫度為 30°C,4 小時內細菌數達 1,000 個、8 小時內 100 萬個、12 小時內 1 億個。

食物生產是漫長複雜的過程,從田野和農場開始,到工廠和配送中心,最後到家庭、酒吧和餐廳,病原體是環境生物,可在任一環節汙染食物。若要以目前價格取得食物,以現在技術無法做到零汙染。

最近發表於《健康監測》期刊的德國研究重點關注沙門氏菌、彎曲桿菌和弧菌、寄生蟲隱孢子蟲和賈第鞭毛蟲,以及海洋生物產生的其他毒素引起的常見食源性疾病。證據顯示,由於氣候變化,感染和中毒事件幾年內會穩定增加。

德國科學家表示,沙門氏菌和彎曲桿菌等細菌爆發,通常夏季頻繁出現,現在高溫持續更久,會增加發病率。由於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洪水事件,隱孢子蟲和賈第蟲寄生蟲可能會更頻繁汙染水系統或植被。氣候變化對世界海洋的複雜影響也可能導致危險藻類大量繁殖,毒素進入食物鏈。

研究警告,食源性感染和中毒增加,將造成德國越來越高公共衛生風險。避免方法別無其他,就是廚房衛生。整個食品生產過程必須將細菌保持在安全水準以下,特別是食品生產商,若上游遭汙染,會引發大規模疫情。

去年 11 月歐洲環境署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增加歐洲食源性感染風險,包括以前未受特定細菌影響的地區。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也警告氣候變化將對全球食品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23-8-12 23:33:24

看到一篇嚴肅的新聞內容!
不過大多的人應該只是擔心緊張 幾秒鐘~幾天!

依舊不在意暖化的問題,至少會覺得那是企業、政府的事情!
自己只是個渺小的存在,所作所為不會有任何影響!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3-8-13 07:53:48

littleglin 發表於 2023-8-12 23:33
看到一篇嚴肅的新聞內容!
不過大多的人應該只是擔心緊張 幾秒鐘~幾天!

沒錯,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心態,反正食物中毒的都是路人甲,不干我的事就不必煩惱了。

地球暖化是全球的議題,我們個人也實在是無能為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