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qw8010
王室 | 2023-8-20 15:41:32



醫師提醒,心因性猝死發生的時間點高峰是在淩晨6點和中午,另外星期1也是發生心因性猝死較多的日子;圖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我國代表隊遠征德國慕尼黑「2023年世界聽障保齡球錦標賽」勇奪2金2銀5銅,卻在返抵國門前,傳出55歲邱姓國手於14日在飛機上猝死,法醫相驗初步研判死因為心血管病變。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提醒,心因性猝死發生高峰期為淩晨6點和中午,星期一也是發生猝死較多的日子。另研究發現,通常猝死是發生在徵兆出現後的1小時內,因此一旦有危險徵兆,要盡快的就醫評估。

洪暐傑在臉書專頁「洪暐傑醫師的愛講空間」與個人網站發文指出,與心臟有關的猝死稱為心因性猝死,是因為心臟停止跳動或是心臟打出的血液不夠,無法維持血液循環以及身體持續運作,造成死亡。

洪暐傑說,根據統計,台灣人發生心因性猝死的機率大約是每1萬人中有5人有危險,男性的風險會比女性高,而發生的時間點高峰是在淩晨6點和中午,另外星期1也是發生心因性猝死較多的日子。

猝死前徵兆
洪暐傑提到,心血管原因所造成的猝死,發生前可能的徵兆症狀包含:

●胸痛、胸悶、胸口不適。

●呼吸喘、急促。

●全身無力、快暈倒的感覺。

●心悸。

●冒冷汗。

●頭暈、嘔心想吐。

心因性猝死危險因子
洪暐傑說明,而過去的研究發現,通常猝死是發生在徵兆出現後的一小時內,因此一旦有危險的徵兆,要盡快的就醫評估。但同時要注意的是,幾乎一半的病患在失去意識前是沒有症狀,因此平常應該要注意生活方式,注意和心因性猝死有關的危險因子,包括家族有心血管疾病、抽菸、高血壓、高血脂(膽固醇過高)、肥胖、糖尿病、不太動的生活模式等。

6招避免心因性猝死
洪暐傑指出,避免心因性猝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除掉上面提到的與猝死有關的危險因子,包含:

●控制好膽固醇與血糖,飲食均衡,避免過多高熱量以及精緻食物。

●控制體重於標準範圍,避免體重過重。

●每週運動3次以上,每週總運動時間能達到150分鐘以上更好。

●控制好血壓,每天測量血壓數值,清楚掌握目前血壓的狀況。

●每日五蔬果。

●戒菸。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fell66 + 20 感謝大大分享
phsj880968 + 2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相識自是有缘 感恩知福惜福>  <惜緣惜情久長 願友心常寧樂>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