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3-9-6 08:13:59

211.jpg

所有生物都面臨著最佳繁殖時間點的權衡,早生晚生可能影響後代存活率,魚類也不例外。最近澳洲蒙納許大學團隊新研究證實,極地魚的死亡率比熱帶魚還要低,因此前者比後者更注重先讓自己體型長大點再繁殖下一代。

對魚類來說,成熟歷程較緩慢的魚在能繁殖下一代前就要面對逐漸提升的死亡風險,因此生命史理論預測,魚類開始繁殖的年齡應受到物種生長速度與死亡風險影響。

為驗證這一假設,蒙納許大學生物學家 Mariana Álvarez-Noriega 團隊將 47 種海洋魚類現有出生體重、生長速度、成年死亡率數據套用在生命史進化模型,證實熱帶魚的死亡率比極地魚高出 80%,而極地魚類的繁殖時間明顯晚於熱帶物種,產卵數量也隨著極地魚的體型大小跟著增加。

該模型預測極地魚可能會利用較低的死亡率風險,先專注讓自己成長至生命後期達到更大體型,再來最大限度地孕育後代數量;相較之下,熱帶魚因死亡率高,所以會將繁殖期轉移至生命早期來放大群體適應性。

研究人員指出,這也說明氣候變遷可能促使海洋魚類生長與繁殖模式轉變,海洋變暖會導致魚類在體型還小就提前繁殖,進而減少產卵量,對全世界魚種產生重大影響。

新論文發表在《PLOS Biology》期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2023-9-6 17:04:45

感覺種族特性的演變不是幾年可以看得到的!
但是人類、動物 的作息,卻是短短幾年就有了長足的變化!

以人類來說,幾十年前沒有夜店、熬夜、沈迷電子遊戲。這些習性!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3-9-6 18:28:34

littleglin 發表於 2023-9-6 17:04
感覺種族特性的演變不是幾年可以看得到的!
但是人類、動物 的作息,卻是短短幾年就有了長足的變化!

地球上的動物除了人類之外都是尋求最好的生存模式,所以演化出來一個習性的確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我去美國讀書的時候都還沒有個人電腦這種東西,智慧型手機就更不用提了,人類的生活習性隨著科技的進步只會越來越不健康。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