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3-9-16 10:32:04

211.jpg

科舉是古代選拔人才的考試制度,前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及探花,合稱「三鼎甲」,是相當難得的成就,不過清朝入關後,有一位探花郎只因為欠朝廷一文錢的稅款,便丟了烏紗帽,民間更有「探花不值一文錢」的戲謔說法,淪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八卦對象。

這起事件發生在順治和康熙年間,江南地區從唐宋以後就有著「魚米之鄉」的美譽,也因為繁華富庶成為歷代朝廷徵稅的重地。不過明末以來,江南官吏士紳經年累月拖欠稅金錢糧,甚至為了避稅勾結地方官員,富人們有樣學樣,導致朝廷徵收不到足夠的稅賦,就連皇帝也捉襟見肘。

順治皇帝為了遏止亂象,下旨要收回所有欠款,但還沒下手就英年早逝,後來繼任的康熙皇帝決定沿襲先帝的作法,甚至採取更加強硬的手段,舉凡有官員欠錢不還,無論金額大小,全部降職、革職。時任江蘇巡撫的朱國治也立即將轄區內拖欠錢糧的官紳士子全部造冊,上交朝廷,全案被稱為「江南奏銷案」。

一時之間,江南的討債風氣盛行,不料一位名叫葉方靄的探花郎因為欠稅一文錢,被上報到朝廷,《清史稿》記載「江南奏銷案起,(葉方藹)坐奪官,尋授上林苑蕃育署丞。」意思是說,葉方靄因此丟了烏紗帽,被調到上林苑去餵雞、餵鴨。而他因為一文錢丟官的慘痛代價傳遍鄉里,民間更有「探花不值一文錢」的戲謔說法。

一年之後,再回頭整理此案的江蘇巡撫朱國治或許是良心發現,認為僅憑一文錢就為難葉方靄實在沒有必要,於是上奏朝廷,表示經過核實,葉方靄並沒有少繳。1663年葉方靄重新復職,並且屢獲升遷,最終官至刑部侍郎。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p0937433921 + 10

總評分: 名聲 + 5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