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後由 lushen6254 於 2010-8-15 14:22 編輯
這如果真是病友本身的意願就真心的祝福他成功 但之前在相關機構服務時 曾遇過不少因為周遭家人親友的期望 而走上化療這漫漫長路 受了常人所無法忍的痛苦之後 最後還是離開了 對一些病友 安寧療護才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
wenyang2007 發表於 2010-8-14 02:59 
呵呵說到了安寧療護..真好^^這牛牛知道呦
但是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找一些資料給大家^^
安寧療護的原義:中世紀時代,作朝聖者或旅行者中途休息,重新補足體力驛站。
世界衛生組織 (1990)對安寧療護的定義:對一位用當今科技已無法治癒的末期病患及其家屬,
提供整體性的照顧,藉著解除疼痛及其他不適之症狀,並統合心理,
社會,靈性之照顧,來提昇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安寧療護之歷史
安寧療護(Hospice) 的歷史發展最早在羅馬時代, 是照顧旅客及病人臨終的地方。
中世紀歐洲修道院附設安寧院(Hospice) r.Cicely Sau, 用來作為朝聖者或旅行者中途休息補
足體力的驛站, 專門給異鄉的旅客溫馨的照顧。
十七世紀, 法國教士聖保羅(St. Vincent de Paul) 與嗀慈惠姊妹會(Sisters of Charity) 照
顧貧民、 病人、 孤兒、 及臨終者。十八世紀,普魯士男爵Baron Von Stein與牧師Fliedner創
設Kaiserswerth, 是第一所有護士照顧的安寧院。
到了1954年羅嗦門曾提出癌病末期病患的照顧計劃, 但那時並未受人重視, 直到1967年6月才
由英國女醫師桑德斯(Sunders) 在倫敦近郊成立; 聖克�斯多福(St.Christopher) 安
寧院;專門照顧癌症末期臨終的病患, 也開始將癌症末期病患的療護工作納入醫療系統,
接著世界各地對癌症末期病患之療護及在醫界專業領域被重視。
現代安寧照顧的鼻祖桑德絲
(Dr Cicely Saunders)
桑德絲英國人生於1918年, 於1940年接受護士訓練成為護士, 她患背痛, 醫囑不能再做護士,
但她熱愛照顧病人,乃轉修習社工學分。於1947年成為社工, 繼續在醫院服務病人。
1947年她照顧一位年輕的癌症病人David Tasma, 兩人有很深的交情, 由於當時醫師對癌症病
人的疼痛束手無策, 大衛的疼痛激發桑德絲奇想; 不知能否為癌症病人的疼痛做什麼?
能否給他們更好的照顧?桑德絲希望為癌症病患建造一個較像家而不像醫院的地
方;1948年大衛去世,並將幾乎他所有遣產五百英磅留給桑德絲, 大衛說: 「我會是你所建造的家
的窗戶」!桑德絲從此特別關注癌症末期的病人, 同時並繼續為她的理想到處演講、募款, 她希望
有更多照顧病人的機會, 欲應徵晚上照顧病人的志工工作, 但有一位醫師建議她:「若妳真的
想幫助癌症病人, 妳應該去念醫當醫師,因為是醫師遺棄了癌症病人。」
於是她33歲(1951)進入醫學院,40歲(1958)成為醫師。1958年到1965年她與幾位醫師同事研
究出很多新藥,處理癌症病人的疼痛及症狀。1963年她開始建築工作, 於1967年終於美夢成真,
在英國倫敦近郊錫典罕(Sydeaham) 成立聖克�斯多福安寧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 發展成為全世界安寧療護的典範。她取Hospice原意是接待收容病人、旅人之處,引
申為照顧癌症末期病人的地方, 她開創了全世界第一家有特殊服務方案, 以醫療團隊合作方式,照
顧陪伴癌症末期病人走完生命全程, 並協助輔導家屬渡過哀慟期的聖克�斯多福安寧院
(St.Christopher’s Hospice),迄今36年;Hospice Care 已經是文明社會, 人道醫療的
表徵。
安寧照顧的理念
以醫療團隊運作的方式照顧病患與家屬,照顧計畫由整個團隊(含病患與家屬)共同決定
是達到莊嚴死亡,有人性的地方;尊重生命尊嚴,尊重臨終者權利
減輕或消除癌末病患身體疼痛,不適症狀或心理壓力,達到末期良好生活品質及尊嚴和平的死亡
輔導癌症等疾病末期病患與家屬接受臨終事實
使病患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使家屬敢於面對病患死亡,使生死兩相安,無悔,無憾
死亡皆自然法則,絕不加工
是活到最後,非等死,等到最後
很棒吧^^牛牛認為生命的真義..就是很認真的愛惜生命~尊重生命~還有愛更多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