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qw8010
王室 | 2023-10-3 18:00:07



醫師指出,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非常高,甚至有5分之1的患者沒有進到醫院就死亡了;圖為示意圖。(圖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60幾歲婦人,3個月沒回診,一到宇平診所診間,還沒開口就紅了眼睛,她告訴醫師她先生只是胸悶去急診就走了,過程中做了三次心電圖找不到原因,從早上觀察到下午,也沒做什麼治療,最後靠電腦斷層查出主動脈剝離,緊急手術但兩天後就去世了,婦人傷心難過,情緒無法平復,認為診治過程有延誤,甚至想控告急診醫師誤診!

胸悶難判斷主動脈剝離
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在臉書粉專「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分享個案:

患者:我想告急診的醫生,你覺得好嗎?
醫師:呃~~急診室醫師也有幫他密切觀察呀。
患者:可是做了三次心電圖都沒有辦法幫他檢查出來病因,那不就是誤診嗎?
醫師:主動脈剝離,本來就是心電圖無法看出來的疾病,請問後來醫生又是怎麼診斷出來的呢?
患者:後來做電腦斷層才檢查出來的,早知道就叫我先生那天來給你看就好了。
醫師:不過我們診所也沒有電腦斷層呀,就算他來我們診所看病,也沒辦法幫他檢查出來是否有主動脈的病變。

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高
劉中平進一步向患者解釋,只有胸悶的症狀,本來就很難直接診斷出是否有主動脈剝離,醫生幫妳先生做了好多次心電圖,也請他留下來觀察,應該算有盡到責任。而且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非常高,甚至有5分之1的患者沒有進到醫院就死亡了。您先生有到急診室就醫,而且醫生有幫他緊急手術,也算是有在黃金時間內治療了。

患者回說,「對啊,我的孩子們也跟我說不要再去計較了,再告也沒有什麼幫忙,但是我心裡就是過不去。」

醫療過程若是沒有解釋清楚,患者很容易因觀念誤會,以為醫生失職;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未解釋清楚 誤會醫師失職
劉中平表示,也許一切都來得太快,也許我們只是想要再做些什麼,但往往放手讓情緒慢慢過去,才是最好恢復傷痕的辦法。釐清責任當然很重要,但我們大多看到的是沒有解釋清楚、觀念的誤會而不是醫生的失職。

劉又問「如果需要的話,我可以和他們的醫生或是主管談一下,再和您說明,好嗎?」
「算了,如果劉醫師你也覺得沒有大的問題,我就再想一想」患者說完,又是淚如雨下。

劉中平認為,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其實病患家屬也沒有惡意,只是需要再度確認各方面都沒有延誤了患者的治療,讓意外的發生不能歸咎到哪一個人的身上。他也建議,這個時候,如果有朋友或是醫護人員可以來協助釐清事件的過程,整理大家的情緒,也許會好一些。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Cifill + 10
p0937433921 + 10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相識自是有缘 感恩知福惜福>  <惜緣惜情久長 願友心常寧樂>
回覆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