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joemcc
皇帝 | 2023-10-13 07:09:17

A06A00_P_02_02.jpg

A06A00_P_02_03.jpg

第三季美元強勢反彈,主要來自於全球景氣放緩帶動避險需求回升,MSCI世界指數(含新興市場)從7月底高點707回落至季底的646.3,兩個月內下跌8.6%,美元指數則是從低點99.77飆升至107,上漲7.24%。

■美經濟基本面支持強勢美元格局

2022年3月以來,美國基準利率共升息21碼,貨幣政策加速緊縮不僅未造成美國衰退,反而經濟成長表現大幅優於其他國家,因此帶動美元下半年的反彈。

目前彭博社統計市場預估美國2023年經濟成長將高達2.1%,較去年底預期翻倍,主要來自於家計消費及民間企業投資。檢視年初NRF(美國全國零售協會)對2023年零售總金額預測為5.13兆~5.23兆美元,但前八月的零售銷售即達5.46兆美元,已超過預測上緣4.4%。

美國內需市場撐起了經濟,而此成長動能將延續至年底旺季消費季節。觀察過往年末消費模式,9月開學正式進入消費旺季,NRF統計9月返校需求年增12%,預估10月萬聖節銷售成長15.09%。勤業眾信則預期主要年末假期時段(11月23日感恩節至12月25日聖誕節)非實體店面消費成長10.3%~12.8%。整體而言,美國消費展望樂觀,強勁的經濟基本面支持美元強勢格局。

今年以來美元一枝獨秀,本波美元快速升值創下十個月以來新高,除了上述美國自身因素外,歐亞兩股外部力量成為強勢美元的支撐。

首先,歐洲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逐季加大,下半年歐元及英鎊貶幅已抵銷上半年歐洲央行(ECB)加速升息所帶來的升勢。大多數ECB官員在9月升息後暗示利率可能已達高峰,英國及瑞士央行則在9月意外停止升息。經濟衰退將降低德國繼續支持ECB鷹派貨幣政策的方針,而歐元則將失去與美國利差收斂的利基。

在亞洲貨幣方面,中國財新製造業指數9月小幅擴張至50.6,但服務業創九個月新低,房地產業債務危機導致信貸市場緊縮,失業率攀升造成內需動能下降,市場寄望政策救市。對匯市而言,中國人民銀行寬鬆政策或政府擴大財政支出均不利匯率表現。同時,經濟疲弱更是衝擊市場對於人民幣的信心。

上述環境帶動美元兌人民幣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高,加上日本延續量化寬鬆政策造成日圓續貶,亞洲貨幣在貿易競爭環境中形成同步貶值的局勢,也進一步推升美元。

■下一個匯市轉折點或將在亞洲出現

由於歐元區經濟疲弱但受制於單一財政紀律及貨幣政策,因此難以在短期透過刺激政策對經濟成長帶來挹注,因此亞洲則成為美元轉折的觀察重點。

首先,預期中國政府出台更多政策支持。短線雖對人民幣不利,但隨中國景氣托底向上,人行寬鬆政策告一段落,市場將重拾對人民幣的信心,而人民幣回穩將有利亞系貨幣脫離競貶局勢。

日圓方面,日本薪資成長數據支持長期物價穩定向上,然而短期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因基期因素而下降,加上政府有意延續能源的補貼政策,因此尚未看到日本央行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的迫切性。

此外,日銀在7月28日利率會議暗示容忍10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至1%,日債與全球債市同步走空,也迫使日銀多次宣布非計畫性購債來降低債市波動,日圓因量化寬鬆而走貶。

目前日圓及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來到關鍵價位。美元兌日圓升至接近150整點價位,而日本10年債隔夜交換利差已觸及1%水位,日銀也必須表態是否捍衛貨幣政策的公信力,倘若日銀繼續控制利率,日圓走貶壓力將會擴大,若取消或再度擴大殖利率曲線控制區間,日圓則會相對偏強。整體而言,中國及日本的政策轉折將改善亞幣貶勢,中國經濟托底回升也將有利歐元區出口活動回升,預計接近2024年歐亞經濟環境將更明朗,美元走勢將於2023年第四季見高後回落。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要消滅我的人還真不少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一堆皇帝都不值錢囉!可不可以有更高的頭銜?
多的是把自己管理的版當作是個人專版部落格的版主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叫人死不瞑目
亂刪文、惡意舉報者死全家
臺灣的職棒跟政治一樣,再怎麼爛也都有人會挺下去
社會多是雙面人,表面跟你聊得來,背地裡詆毀你到一個極致
高X裡只有一個不是渾蛋
論壇真是多采多姿時不時就有瘋狗跑出來咬人
回覆 使用道具
S.O.H
高級版主 | 2023-10-15 07:36:31

感謝您分享有用資訊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