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qw8010
王室 | 2023-10-20 17:20:26



老年糖尿病患因身體較脆弱、合併慢性疾病較多,是低血糖的高危險族群,更須注意監測血糖,以免危及生命。(高醫提供)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75歲羅先生有糖尿病、高血脂且定期服藥和注射胰島素,近期家人發現他行為異常,不僅有時會忘了自己是誰,半夜常會情緒突然激動、甚至走路跌倒,今年7月醫師將他施打胰島素時間改為晚餐前情況即有改善,醫師指出,羅先生的狀況是老年低血糖作祟,低血糖太嚴重、時間太久,可能導致腦死,不可不慎!

台灣65歲以上老人高血糖的盛行率約為27.8%,但不少糖尿病患者會忽略低血糖的風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老年醫學科醫師謝正芳指出,血糖低會造成體內自主神經及交感神經興奮,而出現冒冷汗、手抖、飢餓、心悸症狀,有時血糖低也會影響大腦神經功能,出現頭暈、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性差、意識混亂、無力、易跌倒等狀況,嚴重造成癲癇發作或昏迷,血糖低也會有類似中風症狀,像是一手一腳無力、講話不清楚,就醫發現血糖低到只有20mg/dl,通常打血糖針就可改善。

高雄老年醫學科醫師謝正芳說,血糖低會造成體內自主神經及交感神經興奮,有時也會影響大腦神經功能,出現頭暈、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性差、意識混亂、無力、易跌倒等狀況,嚴重造成癲癇發作或昏迷。(記者許麗娟攝)

謝正芳表示,2023年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的一個叫HYPOAGE的研究。針對75歲以上且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自我監測血糖和使用連續血糖監測來分析血糖狀況。追蹤28天,使用自我監測血糖約有37.6%的病患有低血糖事件(<70mg/dl),但使用連續血糖監測時有65.2%的患者在夜間發生低血糖,並發現認知功能障礙、心臟衰竭和憂鬱症的患者,較容易有夜間低血糖出現。
謝正芳提醒,因老年人共病多,而且低血糖的症狀不典型,常不容易診斷,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危險因子,包含飲食不正常,如使用藥物後太晚進食或進食量較少,或是運動量增加、用藥錯誤、飲酒、慢性腎臟病等,所以不要因為高齡就不監測血糖,適時的監測血糖和提高警覺才能提早發現風險。低血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認知功能障礙和失智症、以及跌倒和骨折的發生,嚴重會導致腦死。

高醫老年醫學科主任方姿蓉進一步說明,老年糖尿病患由於身體較脆弱、合併慢性疾病較多,是低血糖的高危險族群,要安全的控制血糖,醫師、病人和家屬的配合都不可少,藥物的使用也要適時的調整,並非一切都是一成不變的,定期監控血糖是照護糖尿病基本功課之一。

重陽節將至,高醫老年醫學科提醒注意家中有糖尿病老人,應多注意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發生。(記者許麗娟攝)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64643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tina33 + 20
p0937433921 + 10

總評分: 名聲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相識自是有缘 感恩知福惜福>  <惜緣惜情久長 願友心常寧樂>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