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800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銀色戰車
副站長 | 2010-9-13 17:10:20

不論是國產或進口車,只要排氣量達3.5L以上的車款,動輒超過230匹以上的原廠動力表現,絕對能滿足多數車主的胃口,不過對於玩家級的車主來說卻只是個門檻,再上去的馬力值才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而這部Teana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日產V6世界銘機
VQ35DE榮耀車壇
VQ系列是近年來獨領風騷的V6引擎,成就關鍵在於日產投入極大成本,進行相關開發設計。
1993年當時的日產在日本福島縣斥資600億日圓設立IWAKI工廠,這座高度自動化的工廠在當時採取「單一大量化」的製造理念,在1994年開始生產新一代的日產V型六缸60度夾角的VQ系列引擎,這具V6引擎排氣量從2.0L到4.0L之間,融合了Nissan最先進的生產技術結晶,採用DOHC雙凸輪軸每缸四氣門設計,本體及汽缸上座材質為鋁合金,在小型化與輕量化的優勢之下,重量與體積比起前代VG系列引擎還小上不少,並加入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控制系統(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Timing Control System),以及可變進氣系統(Variable Intake System)等技術,使得VQ引擎擁有優異的馬力/扭力輸出,進一步提昇了它的反應回饋能力,且在IWAKI工廠的精密組裝之下,採用一級方程式賽車引擎獨有的Micro Finishing 超細研磨加工處理,其曲軸精密度必須經過顯微鏡放大500倍監控檢驗才能出廠,品質與精密度都極高,無怪乎能夠創造出平順、超寧靜的行駛表現,因此VQ引擎從開始生產至今,一直都是日產引以為傲的佳作,同時也是全世界公認最佳V6引擎設計。

橫置V6引擎擺放方式,增加不少外掛渦輪化的難度,排氣頭段與進氣管路的走向都考驗著Tuner的「手路」。
而我們這次要介紹的主角-Teana 3.5L車款,搭載的引擎就是VQ35DE,這顆引擎缸徑×行程為95.5mm×81.4,實際排氣量3498c.c.,壓縮比為10.3:1,VQ35DE的缸體設計與上一代的VQ30DE相近,不同之處除了排氣量外,就在於加入了VVT可變氣門正時系統,輸出動力為228∼298hp、34∼37kgm,此外,VQ35DE引擎大量也同時使用本田製造引擎的高科技,像是強化的連桿、輕量化凸輪軸、平滑等長的進氣歧管、側邊鍍鉬材質的輕量化活塞、高流量的節氣門等,讓這具引擎效能更佳,是目前日產最多車款使用的引擎,至於改裝強度呢?看下去就知道。
渦輪化最難之處
頭段設計是關鍵
採用橫置引擎設計的Teana,在改裝渦輪時首先遇到的課題便是渦輪頭段的打造,雖然國內外掛渦輪的VQ35DE例子不少,但都只侷限在G35、350Z上,這兩款車型的引擎皆採縱置擺放,因此渦輪頭段的打造不算困難,引擎室內的空間也相當足夠,且一但採用雙渦輪配置,那頭段的打造難度就更低(雖會延伸其他調校上的問題)。
反觀Teana可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橫置引擎不只無法採用雙渦輪配置,頭段管路角度的設計也是大傷腦筋,在Tuner尋遍不著空間安裝渦輪本體的情況下,最後決定後移電瓶將渦輪擺放在此,然後沿用原廠排氣芭蕉段,再以手工打造方式將引擎前後側的排氣管拉長到渦輪排龜入口,如此才順利將這顆T67 25G渦輪「掛」上去。另外,Tuner在排龜外殼與Front Pipe上,還各自包覆一層專用隔熱布,希望藉此能降低渦輪排氣高溫對引擎室內零件的負面影響。
排氣管路搞定了,還有進氣管路,由於節氣門的位置於渦輪同樣都在車頭左側,為使空氣能經過中冷器後再進到引擎內,因此Tuner只好應用前保桿的空間,讓進氣鋁管先經過前保桿到車頭右側後,在進入中冷器內,之後再導入節氣門中,如此才能提供引擎足夠冷卻的空氣以燃燒使用。大家會許會問:進排氣管路拉這麼長,渦輪遲滯問題不會很嚴重嗎?這個問題筆者也很感興趣,而Tuner-阿信則很有信心的回答說:以3.5的排氣量推這顆渦輪算是很輕鬆,增壓值大約在2000rpm就開始轉正壓,所以根本不用擔心會有Lag的問題。
至於供油系統的強化,則將原廠噴油嘴與汽油泵浦,分別換成Sard 550c.c.與韋伯250h/l的改裝部品,以對應渦輪化之後的燃油供應量。改裝電腦部分,在評估之後可能還有繼續升級的需要,Tuner直接將HKS F-Con V Pro 3.2版本的改裝電腦裝上,希望透過該機的強大功能,妥善控制VQ35DE引擎外掛渦輪後,所需要調校的各項補正。目前這部車在增壓值設定在0.6bar左右,預估馬力應有350匹,100∼200km/h想要跑進12秒台絕對有機會!
五速手排變速箱上身
未來升級煞車與腹內
除了動力改裝口味極重,車主也委託Tuner尋找到了可移植的手排箱套件。
之所以要捨棄便利的自排變速箱,是因為車主在掛渦輪前,就已操壞兩顆自排箱,所以自己知道一旦渦輪化後,自排箱會更加受不了,所以才會一併啟動手排箱的換裝。據Tuner表示,目前使用的五速手排變速箱,乃是流用自Cefiro的系統,當初在挑選適當的變速箱時,比對「獅頭」螺絲孔沒問題後就決定使用這顆料件,至於周邊的變速箱腳、排檔鋼索、分泵固定方式、油管等,則是事後再慢慢以手工打造完成,加上曲軸感應盤須訂做於飛輪上,因此難度不會比掛渦輪來得容易,目前使用的離合器片則是台製雙片式強化品,應付當前動力還算OK,不過由於這顆變速箱整體的設計傾向一般房車使用,因此內部齒輪設計並未相當粗壯,不知未來一旦動力再次提升後,在車主殘暴的駕駛習慣下,還能撐多久...
至於未來的改造計畫,目前會先將煞車系統進行強化,使用大一號的前後卡鉗與碟盤,才能應付增加後的高速巡航速度。而動力則是車主實際需求再決定是否進一部改造,反正VQ35DE引擎的腹內零件,在國外還蠻多套件可用,不怕沒有鍛造品可改。

目前所使用的輪胎為不知名品牌,煞車卡鉗則在車主激烈操駕下,已出現不夠用情況,升級已箭在弦上。

車體前後葉子板已經過輕微的暴龜處理,靜看還蠻有味道的。

內裝維持原廠配置,不過還是可透過些許線索看出一些改裝車的端倪。

改裝五速手排變速箱的Teana,全台應該只有這部,整個過程也費盡心力,真的是「工錢難算」!

HKS EVC與螢幕上所顯示的Camp 2資訊,是協助車主掌控車況的利器,而前者似乎也成為渦輪控制器的唯一選擇。

飽滿而躁進的動力湧現方式,是駕馭此車最大的感受,但當您以為她還在蠕行時,車速早已突破200km/h,這就是大型房車獨有的高速穩定 感。
Teana 3.5 Turbo改裝明細表
動力部分
T67 25G渦輪本體
自製手工排氣頭段
自製手工76mm Front Pipe
自製手工中尾段
Sard進氣洩壓閥
Tail排氣洩壓閥
Sard 550c.c.噴油嘴×6
韋伯250l/h汽油泵浦
HKS F-Con V Pro 3.2版本
傳動底盤部分
五速手排變速箱
台製雙片式離合器組
自製變速箱周邊零件
BC避震器
Brembo前四後二活塞卡鉗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一個人善良的太久,就會習慣了承受,漸漸地你會發現,你的付出並沒有換來別人的感激,而是一種理所當然。後來,冰冷的人情告訴我,做人嘴要甜,心要狠,該虛偽時就虛偽,該拿的別不好意思,該滅的別手下留情,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與其埋怨自己不如埋了他人!
回覆 使用道具
masterlai
騎士 | 2010-9-13 22:44:44

動力這麼大  扭力轉向會很嚴重....尤其又是FF車.....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