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4-5-7 09:03:57

211.jpg

環境部今(7)日將召開第三次碳費費率審議會,工總昨日提出兩個關切,一是碳費制度應有環境、經濟與社會面的通盤性考量;二是自主減量計畫及指定目標應有合理設計。

211.jpg

工總指出,環境部4月29日預告碳費三子法,相關配套細節並未考量產業跨國公平競爭與實務可行性,如此將無法協助業者實質減碳,工總甚表憂心。

工總此次提出兩個關切中,針對第一項關切重點,工總表示,碳費衝擊最直接看的就是實質支出對產業影響,以自主減量計畫、指定目標與優惠費率為例,倘優惠費率給予大幅優惠,但指定目標卻無人能達到,那「自主減量計畫」形同虛設,對於產業實質減碳毫無幫助,徒增成本而已。

工總並指出,我國為出口導向國家,碳費應考量跨國公平性,以免影響競爭力,如水泥、鋼鐵及石化業,費率不應該高過我國競爭對手國。此外,碳費制度應參考背景條件相近之亞洲鄰近競爭國設計,而非能源與產業結構與我國相差迥異的歐盟國家。

工總認為,徵收碳費應給予產業充分因應時間,而非貿然上路。課徵碳費是希望透過碳定價引導產業使用低碳原物料或製程技術,如果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就算費率再高都無法達到造成減碳目的;碳費衝擊評估應包含產業承受能力及物價上漲衝擊考量,必須考慮產品價格對競爭力影響。

針對第二項關切重點,工總表示,減碳基礎的基準年設定非常重要,環境部擬採2019至2023年五年平均值為基準年排放量,但該期間適逢疫情爆發及俄烏戰爭,並非業界常態生產狀態;基準年設定宜保留較大彈性。

工總指出,若有不同工廠投入減碳時間不同,兩者減碳難度顯然不同。應將產業早期配合政府政策所投入減量成果併入基準年計算,才可解決產業先減先輸的不公平問題。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toradora99
威爾斯親王 | 2024-5-7 09:42:55

工總提出的意見有道理啊,碳費計價的基準時間或地區本身差異很大時,對另一方就不公平。換個角度來說,你要跟歐盟做生意,他們會說我投入esg的成本遠高過台灣,不課處相應的稅率也很不公平。

減碳有一套計算方式,應該是以商品生產過程的排碳量來做基準,不是以總量來做計算標準,因為大小月的產值差異很大,這就貼近實質減碳啦。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4-5-7 10:58:21

toradora99 發表於 2024-5-7 09:42
工總提出的意見有道理啊,碳費計價的基準時間或地區本身差異很大時,對另一方就不公平。換個角度來說,你要 ...

公總提出的意見的確是有道理,如果碳費太高,對於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非常不利。

這幾天看到童子賢發表高論,其實台灣排碳最多的就是台電,應該是沒有去接行政院院長才能說實話。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2024-5-7 20:53:53

台灣排碳最多的就是台電
不知未來台電需不需要繳碳費
碳費還沒有標準化
可能還要吵很久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4-5-7 21:16:20

鄭玄琦 發表於 2024-5-7 20:53
台灣排碳最多的就是台電
不知未來台電需不需要繳碳費
碳費還沒有標準化

台電當然不需要繳碳費,而是台灣出口的貨物到歐盟需要繳碳稅。

核二廠的最後一個機組即將除役,綠能發電又沒有跟上來,這樣台灣的貨物出口到其他國家要繳碳稅,這就看即將上任的賴總統怎麼解決這樣的困局。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24-5-8 13:50:43

買空賣空居然形成一個市場

還可以打破人的實質努力

真是匪夷所思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4-5-8 15:05:25

idwang 發表於 2024-5-8 13:50
買空賣空居然形成一個市場

還可以打破人的實質努力

特斯拉一開始做電動車的時候就是靠賣碳權賺錢,否則早就倒閉了。

特斯拉最大的錯誤就是在中國設廠,結果技術被中國學去,反而把特斯拉打趴。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