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邱鴻洲
威爾斯親王 | 2024-5-21 06:30:00

邱玉珍
2024年5月20日 週一 下午11:10

過往,高血壓常被認為跟年長者畫上等號,但近年因國人飲食逐漸西化,加上年輕族群喜愛重口味、重鹹、高熱量甜食等食物,臨床觀察發現,越來越年輕年罹患高血壓。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年輕族群不知道自己身體裡藏了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引發中風及心臟疾病。

根據台灣的統計,成年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其中45歲以下發生率約為7%,若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下,罹患腦中風的機率增加40%、心血管疾病增加25%、腎臟衰竭機率增加10%。

血壓高誤以為是感冒 差點引發嚴重後遺症
高血壓是致命的隱形殺手,但多數人輕忽它的存在。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分享臨床案例,80歲李奶奶,前陣子因為氣溫巨幅變化,感到容易頭暈、胸悶、肩頸僵硬痠痛、疲倦等症狀,起初以為是感冒,於是到家裡附近的診所就診。

服藥後症狀仍然沒有改善,有一天突然在家中昏倒,家人驚覺事態不對,緊急送醫治療。陳玠宇表示,李奶奶就醫時血壓飆破200/120毫米汞柱,經檢查發現高血壓同時誘發中風及心肌梗塞發作,所幸在接受治療後恢復健康。

陳玠宇強調,李奶奶家人轉述,奶奶平時在家裡量測血壓時,血壓數值常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上,因聽信網路謠言,認為老人家血壓要求不用太嚴格,因此不以為意,甚至以為血壓高是正常老化現象,此次昏倒後,才驚覺調控血壓的重要性。

為什麼血壓會升高?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血脂異常以及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的共病危險因子。陳玠宇解釋,血壓是指血液由心臟輸出時,在動脈管壁內所產生的壓力,同時也會受到年齡、運動、體重、抽菸或情緒等因素影響。當血管壁愈硬化、狹窄或愈緊繃時,血壓也會愈高。

初期血壓升高時,大部分的人並不會有明顯症狀,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根據2022年衛福部死因統計顯示,國人因高血壓死於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居10大死因中佔第2位、第5位及第7位,一年超過4.4萬人死於高血壓引起的疾病。

嚴格控管血壓可減少3心血風險
至於血壓多高就要注意了? 陳玠宇說明,「130/80」是目前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心臟學會參考國際準則及文獻分析之後,決定採用「130/80毫米汞柱」為高血壓診斷的準則,認為此數值下修可以得到臨床上較多好處的心血管死亡與併發症風險下降,並強調居家血壓量測的重要性。

根據2021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跨國多中心研究(STEP trial),針對60至80歲華裔族群,若血壓嚴格控制在110-130毫米汞柱對比130-150毫米汞柱,發現嚴格控制血壓可減少近3成的心血管事件風險。

此結果與2015年美國發表的多中心研究(SPRINT trial),嚴格控制血壓小於120毫米汞柱比控制血壓小於140毫米汞柱得到減少25%心血管事件風險及減少27%全因死亡率的結果不謀而合。

最新研究:白袍性高血壓患者 未治療死亡風險增加100%
此外,關於白袍性高血壓(診間高壓、居家低壓),根據最新的研究數據分析6萬多名歐美及亞洲的白袍性高血壓患者,發現若未給予治療,日後罹患心臟病風險度增加36%、任何因素的死亡風險增加33%、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則增加109%。隱匿性高血壓(診間低壓、居家高壓),會增加1.88倍的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2.17倍的中風風險,以及任何因素的死亡風險增加183%。

最新的2023年發表於高血壓期刊的西班牙長達25年前瞻性研究,發現收縮壓在130以上,且無心血管疾病的年輕人,收縮壓介於130-139毫米汞柱族群與收縮壓小於120毫米汞柱族群相比,發生心血管併發症及死亡的風險度增加65%,而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的族群與小於120毫米汞柱相比則風險度增加82%。

血壓這樣量才正確
從該研究可發現,血壓控制相當重要,關乎日後是否併發心血管疾病。陳玠宇強調,平日若無養成量血壓的習慣,往往無法在第一時間點察覺高血壓的存在。建議民眾,平日做好居家量測血壓,採用「7-2-2」準則法,「7」連續7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2」每次量兩遍,透過「定期量測」清楚掌握血壓變化狀況,是做好血壓管理的重要關鍵。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bustblade88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