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邱鴻洲
威爾斯親王 | 2024-6-23 10:07:03

本篇最後由 邱鴻洲 於 2024-6-23 10:11 編輯

胡順惠
2024年6月23日 週日 上午7:00

感到憂鬱時別獨處,要記得對外求救。示意圖

衛福部日前公布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雖然蓄意自我傷害(自殺)未入榜,但仍緊追在後位居11名,其中15-24歲的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創下近年新高;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精神科醫師陳昱文提醒,自殺青少年有13個共通特徵,家人朋友能多關注青少年健康,即早就醫可獲得適當幫助。

醫師陳昱文看診示意圖,非個案病人照。醫院提供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24歲以下的自殺死亡率,從2018年起已經出現連續6年的攀升趨勢,2023年達到每十萬人5.5人;其中15-24歲的自殺死亡率更創下每十萬人10.9人的歷年最高。

「我就是要讓他們後悔,讓他們一輩子都活在內疚裡」,陳昱文分享,這是一名年僅16歲、卻已自殺多次的高一男孩說出來的話,原來男孩的父母極為重視成績,造成他從國小開始就對成績非常在意,且因為親子關係、同儕關係都很疏離,沒有知心好友,考試結果不理想時,父母又表現出無法接受的樣子,男孩才會想讓父母藉此後悔對他的逼迫。

陳昱文說,國內高齡者、青少年自殺的人數都有上升,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自殺原因並不如表面單純,包含情感、課業壓力、霸淩等的多重壓力,都需進一步了解個別狀況。

以該名高一男孩為例,陳昱文表示,憂鬱症是現今普遍性的大腦疾病,大部份都可以治療,像男孩經安排藥物與心理治療,加上父母配合調整學習更好的溝通,並以同理、接納、不批判的心陪伴,關心孩子近況、給予合理幫助及合適的肯定讚美,一起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認識情緒與抒發情緒的方法後,終於在2個多月後,看見男孩和父母臉上的微笑。

陳昱文提醒,憂鬱症、焦慮疾患、有酒精或藥物濫用、飲食疾患及精神病的人,自殺風險較高;而企圖自殺和自殺身亡的青少年中,多數有憂鬱症,且有13個共通性特徵,只要能夠早期發現、就能早期介入治療,重要的是,家長要與醫師、老師共同合作,就能盡快陪伴孩子走出低潮。

13個共通性特徵:

1.情緒容易衝動易怒

2.有憤怒或好鬥的行為表現

3.有反社會行為,例:損害他人利益或傷害他人安危的行為

4.用較極端方式宣洩負面情緒,例:丟東西、捶牆壁,甚至是自殘

5.僵化的思考模式及調適方法,例:明知道酗酒不對,但仍以酗酒紓壓

6.解決問題的能力不佳

7.掌握現實有困難

8.總是感到失望

9.焦慮,特別是關注在身體的病痛或輕微的失望

10.自以為是

11.刻意用優越感來掩飾自卑及不確定感,摒除來自他人的關懷

12.有生活在幻想世界的傾向

13.崇高偉大的幻想交替著無價值感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陳勝利 + 1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bustblade88
回覆 使用道具
陳勝利
威爾斯親王 | 2024-6-23 11:25:18

現在磕藥方便⋯醫生不知道喔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邱鴻洲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raiderlara
王子 | 2024-6-23 11:44:15

就是抗壓不足.....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邱鴻洲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