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valuable
王子 | 2010-12-7 17:20:15

解放軍少將揭秘三十年來中國武器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年,可謂滄海桑田,人間巨變。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使中國歷史的發展出現了一個轉折點,軍隊建設也邁入一個全新階段。武器裝備的發展作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標誌。這三十年間也經歷了在忍耐中奮鬥、創新的艱難歷程。近幾年,美國在每年一度的《中國軍力報告》中都說中國的軍事裝備發展極其迅速.如摒棄其宣傳「中國威脅論」的用心,也應看到解放軍的裝備水平同過去相比確實有了不可同日而語的巨大進步。若用簡單的語言歸納概括三十年的發展進程,可以說中國武器的發展邁上了三個大台階,即通過引進西方技術打基礎,再購買俄羅斯武器加以消化,最終達到自主創新追趕國際先進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的時間,差不多都在十年左右,這也許是一種歷史的巧合。為了更好地總結歷史經驗,以激勵人們在新時代開創新局面,本刊記者特請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回顧三十年來我國武器發展的情況。

向西方引進技術,立足自研改進舊裝備

  記者:1978年末中國開啟改革開放時,軍隊的武器裝備在世界範圍內大致處在什麼水平?

  徐焰:70年代後期,人們對軍隊的面貌用一個「腫」字形容,是指數量大而質量不精,武器裝備也是量多而性能落後。1979年全軍員額多達590萬人,在裝備方面除了有「二彈一星」這種集中科研力量保障的少量尖端武器外,其餘裝備還基本屬於仿照蘇聯五十年代裝備的水平。此時世界強國對武器裝備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跨代技術升級,中國因科研水平薄弱,加上對外部世界的相對封閉,裝備方面與強手的差距還有繼續拉大之勢。

  造成中國武器裝備落後的原因,有歷史遺留的無奈.也有政策方面的失誤。舊中國留下的是「一窮二白」的爛攤子,新中國成立時國內幾乎沒有現代兵工基礎.連迫擊炮都造不好。50年代國內通過艱苦奮鬥,又得到蘇聯援助,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軍工系統。在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還引進了蘇軍現役的多種常規裝備和部分導彈、核彈技術,使國內的許多常規裝備一度接近和達到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可惜的是,由於中蘇關係惡化,1960年蘇聯中止對中國尖端項目的幫助並撤走全部專家。1961年赫魯嘵夫為修補中蘇關係又提供了米格-21戰鬥機,然而翌年秋又因古巴導彈危機時中國對其不表支持而停供技術資料,最終斷絕了軍事援華。此後近二十年間,國內軍工部門努力消化蘇聯技術,卻因原來的科研基礎薄弱和「文革」等政治運動的衝擊,多數項目並沒有取得質的突破。至70年代後期,中國的主戰裝備如坦克、戰鬥機還停留在二戰後的第一代水平,西方和蘇聯卻已邁入第三代。在改革開放之初強調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的形勢下,中國領導人和國防科研部門都想迅速縮小差距,當時西方對華技術轉讓相對寬鬆也提供了一個有利條件。

  記者:從1979年起的十年間,為什麼中國對西方國家還能進行一些軍事合作和技術引進?

  徐焰:70年代末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國際戰略上堅持毛澤東晚年提出的「一條線」方針,聯合美國和西歐國家對抗蘇聯。西方各國出於自身戰略需求,又看到那時的中國綜合實力和仿造能力都比較弱.才願意對華出售武器和一些相關技術,這就為中國改進武器裝備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環境。

  出於「一條線」戰略,早在1975年中國軍事代表團就到英、法等國考察並試探購買技術裝備,美國卻以限制對共產黨國家出售軍事技術的「巴黎統籌委員會」 的規則予以反對。1979年1月中美建交,翌年美國國防部長布朗訪華,西方出售防禦性武器的障礙才被取消。當時中國國防部門組織人走出國門,與西歐軍工科研機關開展了交流,就此痛感到自身差距並增強了追趕的急迫性。起初中國軍工部門設想成批購買西歐的先進裝備為部隊實行換裝,如陸軍曾商談購買西德的 「豹」2坦克和坦克炮,海軍曾洽商購買英國的42型驅逐艦並引進技術改造自己的051驅逐艦,空軍曾商談購買英國的「鷂」式和法國的「幻影」戰鬥機。當時國內經濟上出現的「洋冒進」也影響到軍工系統。不過這時中國領導人在武器引進問題上還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加上出現了財政困難和技術轉讓這兩方面的難題.最終確定武器還要以自主研製為主。

  記者:當時西方國家的對華軍售與50年代蘇聯的對華軍援有哪些區別?

  徐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商業利益權衡對外關係,軍售是為獲取暴利並實施控制。蘇聯當年援華還講些國際主義,武器只收成本價(如抗美援朝時期用過的舊品只算半價),技術全部免費,因而中國僅花費了幾十億元人民幣就把陸海空三軍的主要裝備生產線和科研所設備全套搬到國內。西方國家卻是每個項目斤斤計較細算賬,報價令人咋舌,關鍵技術還不肯轉讓。

  1979年英國曾提出願意對華出售100架「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索價6億多美元。德國提出的「豹」2坦克單價近百萬美元。法國「幻影」戰鬥機單價則接近1000萬美元。對此中方都不可能接受。中國原想引進美國F一16的樣品和技術,卻遭拒絕,只售給24架「黑鷹」直升機。當時美國對大陸軍售掌握的一個底線,就是不能高於給台灣的水平。80年代中期美方同意出售航電設備為中國改造50架殲一 8Ⅱ戰鬥機,卻索價5億美元,進程也一再拖延。這些事實說明,西方國家在實行聯華抗蘇戰略時,骨子裡仍把中國這個「共產黨國家」視為異類,要予以多方限制。

  記者:1999年國慶閱兵時,中國展示了多種新型武器裝備,這說明我國的裝備水平有哪些提升?

  徐焰:國慶50週年大閱兵展示的武器,顯示了中國軍隊的裝備已開始縮小同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此次受閱的戰略導彈是可以公路機動發射的遠程導彈,人稱「個頭小了,威力大了」,大大提升了戰略核反擊力量的生存能力。在此次閱兵中.新研製的多種戰術導彈、幾種新型坦克和裝甲車、多種新式步兵武器都通過天安門廣場,顯示了我國在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也有了巨大進步。如中國這一年研製成功的99式坦克,已經達到了戰後國際上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技術水平。

  90年代中國的國防費用還很有限,如1999年中國的國民產值剛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萬億美元),同年軍費開支只有1076億元人民幣(合125億美元),分別只相當於美國的八分之一和二十五分之一。除了裝備費仍然不足.世界上武器裝備發展的進步又很快,中國研製出的一些新型裝備只是少量生產,開發新裝備時對老式裝備也進行了提升改進。例如解放軍陸軍大量裝備的還是具有戰後第一代水平的59式坦克,軍工部門通過換裝120毫米和125毫米火炮,加裝新式電子設備和附加裝甲的方式,使其具備了同第三代坦克作戰的能力。科研人員對空軍過去大量裝備的殲一7戰鬥機大力改造,也使其從過去的第二代戰鬥機的基礎上達到脫胎換骨,具備與第三代戰鬥機抗衡的能力。中國海軍裝備的60年代至70年代研製生產的051驅逐艦,也通過技術升級大大提高了戰鬥力。1999年美國國會拋出了《考克斯報告》,公開宣揚中國已成為自己的頭號對手,從這一年起美國國防部每年要提交一份《中國軍力報告》,這恰恰也從反面說明中國軍隊的巨大進步已引起了世界、頭強的不安。

  90年代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有賴於改革開放後整個國家經濟和科研實力的增強。尤其是國內通過「863計劃」等項目建立了較好的科技基礎,使我國從機械化、電子化、信息化到通用化的各種武器都能瞄準國際先進水平,有了大幅跨越性發展。我國立足於自主科研,再引進部分俄羅斯裝備和技術,使武器裝備的發展在90年代又邁上改革開放後的第二個台階,而且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台階。

以信息化為重點,自主創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記者:中國改革開放後軍隊經歷了一個較長的「忍耐期」,裝備發展也是如此。從什麼時候起中國武器裝備又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徐焰:1999年5月美國以「誤炸」之名空襲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同年李登輝又拋出「兩國論」,這都極大地激怒了中國軍民。由於這時的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後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經有了較為雄厚的財力和科研基礎,可以說武器裝備的發展就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後的第三個重要階段,即各個重點項目都立足於自主研發,並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有了充足的資源投入軍隊建設。去年我國的國民產值達24.6萬億元人民幣,按匯率合3萬億美元以上,相當於美國的四分之一,遜於日本、德國而居世界第四。按世界銀行的「平價購買力標準」計算,中國從2001年起實際國民產值就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去年我國公佈的財政收入為5.1萬億元人民幣,折合7400億美元,雖還遠低於美國的2.6萬億美元,卻已居世界第二(日本、德國去年的財政收入都相當於5 000多億美元)。我國的外匯儲備目前已達1.9萬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位。今年我國公佈的軍費開支為4177.69億元人民幣,按匯率可折合600億美元,居於世界第三。應該說,我國武器裝備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再是資金困難,而是一些重點項目的科研水平仍與世界強國有相當差距。

  記者:近年來美國為首的西方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蘇聯瓦解後的俄羅斯軍工技術因經費不足也日益與西方拉開了差距,這些對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徐焰:面對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至今仍不肯解除對華軍售禁令,而且還加大了高技術方面的封鎖,至於中俄軍事合作還有繼續發展的必要,卻不可能也不大需要再像90年代那樣大量引進成套項目,中國武器的進一步發展必須重點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

  去年,原總參戰役局局長張勝同志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一書,也送了我一本,其中有這樣一段精彩分析:「進入90年代後,世界上只有俄羅斯能向中國提供武器,但俄羅斯的國防工業正停滯不前,如果在俄羅斯這棵樹上吊死,那麼中國的武器裝備也只能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了。中國經濟遠比俄羅斯有活力,也更有資助國防工業的經濟實力,自力更生,本身就是創造就業機會,讓國防工業煥發青春,為什麼就不做呢?」我想.看了這段話,在強調繼續加強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同時,也必須深入思考一下今後國防工業的發展方向。 

  記者:進入新世紀後,世界主要軍事強國正進行以信息化為中心的軍事變革,中國武器裝備的發展應怎樣應對這一大潮?

  徐焰:中國的發展在新世紀面臨著重要機遇,同時世界上新軍事變革的大潮又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目前,武器威力的體現已超出戰車、戰機和艦艇這些「平台」的本身,而著重依賴電子、信息技術這類「倍增器」。由於過去的國家工業和科研基礎薄弱,中國的電子信息技術和西方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只有空間技術和導彈技術是兩個能跟得上世界先進水平且令中國人民自豪的強項。國防科研部門發揮自身的強項,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邁向外層空間,「神舟」1號至7號的發射成功,2007年1月進行的反衛星試驗,表明了中國的空間技術僅次於美俄而居世界第三位。

  2004年、2006年我國公佈的國防自皮書,都提出軍隊建設要以信息化為中心。在這一正確方針指導下,近些年來中國每年都推出一些重大的軍工科研成就,尤其是彌補了過去基礎研究的眾多弱項,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軍用電子、工程物理等高技術領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也使中國武器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不斷衝擊高端市場。例如近幾年中國推向國際市場的FC-1「梟龍」戰鬥機、國產「凱山」防空導彈、「江衛」級護衛艦等重型主戰裝備,都被認為不遜於或接近西歐國家同類產品的水平,價格則要低得多。2004年中國自行研製並開始裝備空軍的殲一10戰鬥機,據國際評論也認為具備國際上「三代半」戰鬥機的水平。另外,最近我國推出的新型武裝直升機和新型驅逐艦、護衛艦的性能水準和列裝速度,在國際軍界都成為重點議論的話題。可以說,中國的武器裝備發展在近十年來又邁上改革開放後的第三個台階,以自主科研不斷縮小著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記者:近些年中國持續增加了國防費,也加大了武器裝備方面的投入,對今後的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徐焰:這些年來我國國防費用的增加,有著國家財力增強和為過去「忍耐期」還債這兩方面的原因。崛起的中國具備龐大的經濟實力,自然應該有保障自身安全的相應軍事實力.那些以武器發展炒作「中國威脅」的人不僅是危言聳聽.而且完全是別有用心。當然,根據信息化的要求,今天的人民解放軍不需要再保持原來那種龐大規模,而是要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戰鬥力強的精銳之師,武器裝備下一步的發展也重在提升科技含量,主要重質量而不是側重數量。根據目前和今後的武器裝備發展規劃,解放軍會在不長的時間內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

  如今,人們懷著不盡的追思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中華大地也是舊貌換新顏。相信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武器裝備的發展也會同步取得更大的成就,從而保障中華民族能夠驕傲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14300000868259129160550250977_950.jpg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rant68 + 1
george770712 + 7 + 7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7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Sawyerc
子爵 | 2010-12-8 01:17:35

謝謝大大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123
勳爵士 | 2010-12-9 22:55:04

歼十的研发是中国航空力量的一次重大突破,中国的四代机即将试飞,因为我国的歼十,十一,飞豹的装备量对我国空军来说是不够的,特别是海军型的战斗机是很缺乏的
引言 使用道具
jinhua007
男爵 | 2010-12-11 18:27:32

台湾有没专业点的军事论坛?
引言 使用道具
nv8812
子爵 | 2011-11-1 08:31:28

呵呵謝謝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lkk1k1k
侯爵 | 2011-11-1 09:27:21

重質量而不是側重數量。根據目前和今後的武器裝備發展規劃
引言 使用道具
a6833175
公爵 | 2011-11-2 19:45:22

{:1_216:}只有戰爭才是王道
引言 使用道具
guwong123
騎士 | 2011-11-3 21:36:13

歡迎你加入捷克.裡面論壇豐富.多多使用.送上愛心一顆.
引言 使用道具
grant68
騎士 | 2011-11-25 14:19:59

謝謝分享~謝謝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allenman3517
男爵 | 2011-12-1 20:38:28


路過看看。。。推一下。。。
捷克論壇是最好的論壇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