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4-9-7 08:16:02

211.jpg

澳洲學者利用地震波探測地球內部結構,發現在地表下約2890公里深處的地球外核,有之前所不知的甜甜圈似結構,厚約數百公里,推測這處與赤道平行的環面含有較輕元素,或許在攸關地球磁場的地核液態金屬流體中扮演重要角色。

澳洲國立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塔卡利奇(Hrvoje Tkalčić)指出,目前的技術還無法讓科學家直抵地球核心,他們的研究團隊分析經過地核傳播的地震波「尾波互相關波場」(coda-correlation wavefield)進行探測,「藉由了解這些地震波傳播路徑幾何,以及如何穿越地球外核體積,重建地震波穿過地球的時間」,比較接近兩極和靠近赤道傳播的地震波,發現接近赤道的一個如甜甜圈形狀的區域,地震波傳播速度減慢約2%。

之前的研究結論認為,地震波經過外核和地函所有邊界區都會變慢,但是塔卡利奇說,他們的研究呈現出這個低速區僅出現在低緯度區,與赤道平行。

研究團隊嘗試利用許多電腦模型和模擬,找出地核中哪一種情況會導致出現這種傳播速度的差異,最後認為,這個區域必定有較高濃度的輕元素。塔卡利奇說,還無法確定這個「甜甜圈」的厚度,「但是我們推斷它達到地核-地函邊界下方幾百公里」,該區域結構的浮力意味著那裡含有較輕化學元素,如矽、硫、氧、氫或碳等。

目前普遍認知的地球結構,從外到內為地殼、地函、以及由鐵和鎳組成的外核和內核,外核為液態熔融鐵和鎳。塔卡利奇說,了解地球外核的重要性在於,外核與地球磁場有關係。地球外核中的液態鐵和鎳的流動,就像「大發電機」產生並且維持著地球的磁場,而地球磁場保護地表生命免於遭來自太陽的強大帶電粒子傷害。

這份研究報告8月30日在《科學先端(Science Advances)》期刊發表。報告另一名共同作者馬曉龍(Xiaolong Ma,譯音)說,發現這個存於外核的新結構,揭開地球磁場動力學的面紗,但是「地球外核還有其他謎團有待解開」。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att007 + 30 感謝分享~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comsci + 30 + 30 樓主太有才啦!

總評分: 名聲 + 7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024-9-8 01:18:47

所以研究這個甜甜圈,將有助於爭取地震發生時提早發出警報嗎?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372700 + 30
180124 + 30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7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4-9-8 07:30:39

att007 發表於 2024-9-8 01:18
所以研究這個甜甜圈,將有助於爭取地震發生時提早發出警報嗎?

這研究團隊只是利用地震波來推測地球內部的結構,應該是無法預測地震的發生。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