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Yoshi🟦
威爾斯親王 | 2024-10-8 02:15:54


諾貝爾生醫獎委員會秘書普爾曼(Thomas Perlmann)宣布,今年由美國學者安布羅斯和魯夫昆摘下桂冠。(法新社)

2024/10/07 21:32
首次上稿 19:52
更新時間 21:32(從線蟲發現基因調控關鍵)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簡稱生醫獎)得主7日揭曉,由美國發育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分子生物學家魯夫昆(Gary Ruvkun)共同榮獲,表彰他們發現小分子核醣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兩人將平分1100萬瑞典克朗(約3415萬台幣)獎金。

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諾貝爾大會新聞稿指出,人體的器官和組織由許多不同的細胞類型組成,所有細胞的去氧核醣核酸(DNA)中都儲存相同的遺傳訊息,這些訊息好比細胞的「指令手冊」,但不同的細胞類型(例如肌肉、腸道和神經細胞等)具有不同的特徵,之所以產生這種差異,關鍵在於基因調控機制,該機制確保每種細胞類型只選擇相關的指令,執行其專門的功能。

基因調控出問題 恐導致癌症、糖尿病
此外,基因活動必須不斷微調,以使細胞功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身體和環境。如果基因調控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癌症、糖尿病或自體免疫等嚴重疾病。因此,科學家數十年來一直試圖了解基因活動的調控機制。

在1960年代,科學界發現被稱為轉錄因子的特殊蛋白質,可以與DNA中的特定區域結合,並透過確定產生哪些信使核糖核酸(mRNA),來控制遺傳訊息的流動,此後有數以千計的轉錄因子被發現,並被認為是基因調控的主要原因。

小分子核醣核酸 扮基因調控要角
然而,在1980年代末,安布羅斯和魯夫昆共同研究秀麗隱桿線蟲,從中發現小分子核糖核酸對基因調控有著重要作用。這種線蟲體長雖僅0.1公分,但身上帶有神經、腸道、肌肉等多種細胞。安布羅斯發現第一個已知的小分子核醣核酸「Lin-4」,並展示它如何透過與信使核醣核酸不完全鹼基配對,來調控基因的表達,在2008年獲得拉斯克基礎醫學獎。魯夫昆則發現發現第二個已知的小分子核醣核酸「Let-7」,並揭示它在人類等動物發育中如何發揮保護作用。

兩人的研究成果起初並未受學界重視,認為當中的基因調控機制僅是線蟲的獨有特徵,未必與人類等複雜生物體有關,隨著更多小分子核糖核酸被發現,才開始廣獲重視。這個突破性發現揭示已發揮作用數億年的基因調控原理,對人類等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功能和進化尤其重要,現在已知的小分子核醣核酸多達上千種,每一種小分子核醣核酸可能調控多達上百個目標基因的表現,參與絕大多數的生理反應機制。

新聞來源:出處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csg813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目前正在努力申請「好市民」勳章,請各位看到發帖內容不錯並想要給予支持,歡迎來到【My House】賞我一顆❤️以示鼓勵。謝謝!
回覆 使用道具
maze836
王子 | 2024-10-8 04:30:45

真是學無止盡呀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