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starlit901
威爾斯親王 | 2025-6-8 19:00:49

記者黃建霖/綜合報導

在印第安那溜馬與對手的NBA美國職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季後賽激戰中,Tyrese Haliburton在終場前約五秒、球隊落後一分的情況下,帶球越過中線,最終選擇在三分線內一步急停跳投出手,命中這記22呎的長兩分球,為溜馬鎖定勝局。這一幕讓《F5》體育專欄作家Owen Phillips激動地直呼:「你不需要投三分!」也引發了一場關於「合理出手選擇」的深度討論。

三分球革命 長距離兩分球逐漸絕跡

在當今NBA,籃球數據革命早已將長距離的兩分球視為效率低下的產物,幾乎被從戰術板上剔除,特別是難度很高的急停跳投兩分球。畢竟,三分球比兩分球多值一分,這個簡單的道理推動了聯盟整體出手選擇的大變革。本季NBA的三分出手比率創下歷史新高,首次突破40%,整體得分效率也因此水漲船高。

不過,Phillips提醒大家,在某些比賽末段的特殊情境下,追求「每回合得分效率(PPP)」可能會導致判斷錯誤。他舉例指出,在今年例行賽中,邁阿密熱火也曾面臨類似的局面:對底特律活塞時落後一分,剩餘不到五秒,Tyler Herro選擇後撤步三分出手,結果偏出,熱火就此吞敗。

反觀Haliburton,他本有能力投進這類高難度三分,但他清楚當下最重要的不是炫技、也不是提升PPP,而是提高命中率、拿到領先分數。Phillips指出:「長兩分在長期而言效率不佳,但在短期——特別是只剩一次進攻機會、非進不可的情境下——更容易命中。」

三大於二?在最後一擊的情況下並非如此

數據也支持這個觀點。過去三個賽季,在落後一分、剩不到10秒的情況下,NBA球隊投長兩分的命中率是27%,而「上弧三分球」的命中率只有12%。這顯示大多數球隊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投太多三分球,卻忽略了更可能得分的中距離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情境也與溜馬在前幾輪對克里夫蘭騎士與紐約尼克的終場攻勢有所不同。當時溜馬落後兩分,選擇三分是為了在常規時間到點前逆轉,避免進入五五波的延長賽,戰術選擇有其邏輯。

溜馬做出正確決定 專家:不該所有時刻都追求三分

Phillips也進一步指出,這或許與溜馬的進攻風格有關。儘管現今大多數球隊已經淡化中距離,但溜馬在聯盟的長中距離出手比例中排名第4高,代表他們對這類投籃相對熟悉,也因此在這種關鍵時刻更能執行這種戰術。

「我不指望所有球隊都完全拋棄三分球,但我看到太多像Herro這樣的情況,讓我懷疑部分球員已經習慣在整場比賽追求三分,反而在該穩下來的時候不敢出手中距離。」Phillips這樣總結。

最終,Haliburton和溜馬展現了他們對比賽核心目標的深刻理解:「不是得最多分,而是比對手多一分就夠了。」這一記非主流、卻極其合理的長兩分,正是他們對此理念的最好詮釋。

▲Tyrese Haliburton在終場前0.3秒命中致勝跳投,上演準絕殺戲碼,率領印第安那溜馬拿.jpg (133.03 KB, 下載次數: 0)

▲Tyrese Haliburton在終場前0.3秒命中致勝跳投,上演準絕殺戲碼,率領印第安那溜馬拿.jpg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