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Iarngreiper
威爾斯親王 | 前天 08:38

08:30 2025/06/30 中時新聞網 于川

針對醫學生總量增加,有急診醫師分享韓國例子,直言沒有解決城鄉分布不均、熱門科別集中、人力誘因不足等結構性問題,恐會步上韓國後塵。(示意圖/資料照)

近日醫界11個團體發出聯合聲明,呼籲教育部落實總量管制維持醫學生1300名員額,並稱教育部未經和各方協商,同意以公費生名額設系的清華、中興、中山的學士後醫學系,改為一般自費生,且忽略國防醫學院學生名額管制。對此,有急診醫師指出,醫師不能只看表面數量不夠,熱門科別集中等結構性問題更該解決,且現在網路輿論更是讓人聽得不寒而慄。

臉書粉專「超級白急診醫師」發文指出,非醫療體系的人可能會不知道,為什麼最近擴招醫學系會引發這麼大的反彈,一部分的人甚至會覺得,「你們不是缺人嗎?招人有什麼不好?」「你們是不是怕別人搶你們飯碗?」他指出,只要看看韓國的狀況,就會發現真正的問題不是醫師人數,而是整個制度的設計與失衡。

該醫師表示,2006年,韓國政府正式啟動擴招政策,將每年醫學院招生人數從約2900人提升至超過3400人,此舉雖然讓醫師總數逐年上升,但問題很快浮現。大多數新進醫師集中在都市與高收入科別(如皮膚科、整形外科),而非急診、小兒科、婦產科或偏鄉,且基層醫院也未改善勞動條件,反而利用「人多」作為壓低待遇與延長工時的藉口,高風險、低回報的科別工作更沈重。

他接著指出,2010年起,韓國醫師協會與醫學生團體不斷表達對政策的不滿,但韓國政府2020年再度提出擴招方案,每年增加300名醫學生,10年共增訓4000名醫師,該政策最終引發大規模醫界抗議,但政府並未立即與醫界對話,而是率先發動輿論戰,對外強調擴招是為了解決偏鄉與全民健康問題,並暗示醫界抗爭是為了保護高薪、反對改革,不過最終政府讓步,暫緩擴招,罷工停止。

然而到2024年2月,韓國政府宣布自2025年起再次擴招醫學生,每年增加2000人,最終導致數千名實習與住院醫師集體辭職、拒絕執行醫療工作。抗爭持續至2025年,然而雙方對立並未解除,醫界訴求參與制度設計、重建醫療信任機制。

「超級白急診醫師」表示,表面上看起來「醫師確實不夠」,似乎擴招是合理選項。但更令人擔憂的是,城鄉分布不均、熱門科別集中、人力誘因不足等結構性問題從未真正解決。最近台灣也已經出現急診、神經科醫師大量流失的警訊,這不只是人數的問題,而是沒有人願意在該出現的地方、該承擔的崗位上留下來。

他認為,擴招應該是制度成熟、誘因完善之後的「順勢而為」,而不是對現場問題視而不見的「硬上加硬」,韓國的這齣劇早已演過一輪,現在擺在台灣面前的,是選擇「複製過去」還是「避開陷阱」的分岔點。

該名醫師說到,自己有一個不太樂觀的預感,輿論戰可能很快就會發生。最近已經聽到越來越多民眾說「醫師反對擴招是為了保護自己飯碗」,這種說法熟悉得令人不寒而慄。正如韓國當年所發生的一樣,當改革從未針對制度本身動手,而是選擇先形塑敵人、製造對立,那麼醫師從公共服務者的角色,就會再次被塑造成特權既得利益者。

他最後無奈表示,如果這樣的風向再次席捲社會,醫界與政府的信任會再度破裂,而真正該處理的醫療體系病竈,依然無人面對。到那時,我們或許會發現,韓國不只是「演過了」,而是我們正在準備「照抄劇本」。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KuanhuahChen + 8 + 8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