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5-7-22 07:56:45

211.jpg

一名攝影師在塔斯馬尼亞的野外露營時,意外發現一群會發光的神秘小生物。這些生物體型如家貓,卻散發出獨特的金色、蜜桃色,甚至是強烈的紅色光暈,每隻的光芒都不同,令他驚嘆不已。

野生動物攝影師艾爾德里奇(Ben Alldridge)去年在塔斯馬尼亞西南部偏遠地區露營時,巧遇了這群擁有棕色毛皮和白色斑點的可愛生物。最特別的是牠們在夜間會發出微光。面對這難得一見的景象,艾爾德里奇立即拿出相機,利用紫外線閃光燈成功捕捉到牠們發光的瞬間,並將這些令人驚豔的影像分享到他的Instagram帳號「@benjaminalldridge」上。

艾爾德里奇鏡頭下的「發光生物」,經證實其實是澳洲特有的東部鼬袋鼠(Eastern Quoll),一種生活在澳洲的有袋類動物,因其體型與家貓相仿,常被暱稱為「會發光的小貓」。這種發光現象源於生物螢光(biofluorescence)。澳洲博物館解釋,這是動物體表蛋白質吸收光線後,再釋放出肉眼可見的顏色,通常為鮮豔的綠、藍或紅色,但需透過紫外線燈才能觀察到。艾爾德里奇檢查照片時,驚訝地發現原本灰色的東部鼬袋鼠毛皮,竟然散發出震撼人心的金色、蜜桃色光澤和濃烈的紅色光暈,這些照片可能成為首次在野外成功記錄東部鼬袋鼠生物螢光現象的珍貴紀錄。

生物螢光不僅存在於東部鼬袋鼠,也見於其他多種生物。然而,由於人類肉眼無法直接看見,相關研究仍相當有限,科學家們尚不確定這種發光現象是否具有保護、傳遞訊息或繁殖等功能。令人心痛的是,這些迷人的東部鼬袋鼠現在已被宣告為瀕危物種。牠們的生存正面臨巨大挑戰,包括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棲息地的持續流失,以及車禍等多重威脅。艾爾德里奇由衷希望能藉由他鏡頭下的影像,讓更多人看見這些獨特的生物,進而激發大眾對其保育的重視與行動。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19830523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025-7-22 23:00:51

夜間都不用穿反光背心,多方便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5-7-23 08:48:51

att007 發表於 2025-7-22 23:00
夜間都不用穿反光背心,多方便啊!

為什麼要演化成有螢光呢?這樣在晚上不是很容易被掠食者捕捉。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